APP下载

CT低剂量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2019-11-27谷华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2期
关键词:CT检查效果观察急性脑梗死

谷华杰

【摘 要】目的:探讨CT低剂量灌注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8~2017.12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的均有43例,分别纳入A、B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情况。结果:和健侧区相比较,所有患者CBV、CBF均有降低,MT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患者以上三项指标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辐射剂量低于A组(P<0.05)。结论:CT低剂量灌注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成像效果优良,且有益于减少对患者形成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检查;低剂量灌注成像;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1

急性脑梗死,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脑动脉堵塞或狭窄,进而贱死脑组织血流量的脑血管疾病。CT是目前临床上检查本病的主要技术手段,其能排除颅内出血,明确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严重性等,较科学的预测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为疾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但最近有学者指出[1],常规CT平扫针对6h内的梗死病灶不能清晰显示,增加了漏诊率,而CT脑灌注成像能提升诊断正确率,评估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本文采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探究 CT低剂量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神经内科于2016.8~2017.12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肢体感觉减退、活动受限、头痛或头晕及轻度语言障碍等症状。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2~78(60.2±4.6)岁;发病时间3~6(5.1±0.7)h。B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1~80(61.7±5.0)岁;发病时间2~8(5.3±0.6)h。所有病例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参与,A、B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应用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 Aquilion 64。

1.2.2 方法:43例患者采用低剂量(80kv、200mAs) CT灌注成像检查,另43例给予常规剂量 (120kv、200m As)。检查全程,嘱患者维持仰卧位,先进行横断面扫描,参数设置:球管电压、电流、层厚分别为80kV、150mAs、5mm、5 mm,矩阵512 x 512。再选择重点区进行脑灌注成像,在高压注射器的协助下,经肘静脉注入碘普罗胺(优维显)40ml (370 mg/ml),速度为8ml/s,当对比剂在脑血管中抵达峰值时,进行连贯性的动态扫描。脑灌注成像条件如下:球管电压、电流、层厚及间隔分别为120kV、280 mAs、5.0mm、1.0mm,矩阵为512×512。利用工作站分别处理健侧区、脑梗死区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16.0软件包,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检測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不同部位CT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与健侧区相比较,所有患者脑梗死区CBV、CBF均有降低,MT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患者以上三项指标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辐射剂量比较 A组辐射剂量为(3.5±0.6)mSv,B组为(1.5±0.3)mSv,B组辐射剂量低于A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被视为诱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故而在急性脑梗死起病后,若不能及时予以正确诊断,明确梗死部位、大小及缺血半暗带区,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脑组织代谢病变、中断神经元活动,进而造成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性。影像学技术能较直观、清晰的呈现出脑梗死范畴、聚义部位与血管人不特征等,能协助临床医生更好的判断患者组织缺血是否具备可逆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有临床研究指出[2],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通常在发病24h后,方可逐渐呈现出低密度影,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能在脑梗死发病初期较清晰的呈现病灶,协助临床医生动态化观察颅内缺血具体位置、范畴与严重程度等血流动力学变动情况,特别是能呈现缺血半暗带,实现对疾病早期治疗工作的有效指导。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梗死区后,发现BV、CBF、MTT指标差异不显著,而B组辐射剂量为为(1.5±0.3)mSv,A组为(3.5±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低剂量CT灌注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检查,能减少辐射剂用量,进而减轻对患者脑组织形成的损伤,值得在急性脑梗死领域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颜刘清,李松涛,等.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40-41.

曹江欣,崔凤珍,张哲,等.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2):78-80.

猜你喜欢

CT检查效果观察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