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物联网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模式研究
2019-11-27符雪锋张晓航曹鸣董静
符雪锋 张晓航 曹鸣 董静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获得了不容小觑的进步,且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临床医学事业的突破,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资源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也导致了我国医学资源的分布悬殊。如若能够利用当前正在逐渐兴起的无线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将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而脑卒中作为一种在我国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医师是否具备较高的临床诊疗技术,将给患者的治愈及预后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若能将物联网技术融合进当前方兴未艾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模式当中,必将使我国的医学资源获得巨大的纵向均衡性发展,使我国各个地区的患者都能普遍受益于我国先进的脑卒中诊疗技术。该文以此为出发点,充分探讨这一诊疗模式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无线技术;物联网;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b)-0170-02
所谓的物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新的网络体系。其融合了更多新的技术,如无线传感器技术等,和我国的医疗资源融合之后,能够帮助我国医疗界建立起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远程诊疗服务。当这种服务模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这一医疗资源分布极为不均的国家之后,不仅能够在很大水平上克服我国急诊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和医疗资源落后等问题而带来的较高的误诊率,而且还能够为一些重大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1]。特别是对于脑卒中这类急性发病率较高且容易致死致残的疾病而言,如何建立起这一模式,更是所有的医疗和物联网工作者们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1 浅析远程脑卒中诊疗模式发展的意义所在
据统计,近些年来在我国由于患脑血管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排在我国致死疾病序列中的第3位,而在我国广大的医疗水平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一排名更是排到了第2位。而在脑血管疾病当中,脑卒中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更是占到了这一疾病总体发病率的3/4左右。而急性脑卒中则是常说的脑梗塞。针对于脑卒中的急性发作特征,其对急诊治疗的水平也就不言而喻,具有比其他疾病更高的要求。根据美国的一项报告,可以得知,在临床上,这一疾病的误诊率居然超过了30%。也就是说,每10个脑梗塞患者当中,就会有3个因为诊疗手段失误而致残甚至致死。
因此,如若能够有效地借助当前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将其融合进我国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过程之中,必将能够为我国各个医疗资源相对欠缺的地区提供不同寻常的诊疗手段,使这些地区的患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脑卒中急诊服务。
在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之中,“早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关键词。不管是其诊断、治疗还是其他过程,都必须尽量在早期完成。只有及早地在这一疾病出现的过程之中,就对其具体的病情进行确诊,才能够使得患者后期的治疗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轻易由于误诊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段,以此耽误患者日后的建康。因此,对于收治到医院急诊室的相关患者,必须在其抵达之后的1 h之内,就对其展开并完成CT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为其建立一个病情档案,以此来服务于下一个阶段的治疗。
2 浅析基于无线物联网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模式的建立
2.1 浅析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网络的建立
(1)组织网络的建立。一般而言,这一网络由以下5个组成部分协调合作,共同维持运转。①脑卒中的筛查网络;②其急救网络;③其资源共享网络;④其接诊网络和治疗网络;⑤其远程医学网络部分。
(2)人際网络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网络,就必须调动擅长各个技术部分的脑卒中治疗界的精英人员。除了负责急救部分的人员之外,还有负责后期照顾患者并为其进行后续治疗的临床医师和医护人员等[2]。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整个系统运转的协调人员、技术人员。再者,还有会诊中心的各个专家等。当然还有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也包括在这个网络之中。
(3)信息网络的建立。为了给这一服务模式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就必须在这一体系中加入无线终端及其传感器等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互联网及通信网络。
(4)运营网络和监督网络的建立。一般而言,这一网络的运营权都会委托个第三方机构,借助其专业的运营和监督水平,来维持这一网络运行时的高效性。
2.2 远程脑卒中的诊疗服务流程
①先对其服务的对象范围进行确定。为了保障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通过一定的大数据库,来将所有潜在的脑卒中患者纳入到这一体系当中,并通过手机软件为其提供24 h的安全保障服务。服务内容不仅限于对这类人群每日的行为监督,还包括其具体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为其进行定期的体检提示,就像闹钟一样,最后,还要建立各个等级分明的风险预警机制。除此之外,还必须经过家属同意,才能把相关潜在患者纳入这一体系之中,以共同保证其安全。
②普及急救无线通信系统。只有通过一个能够随时被调动且包含了所有患者相关信息的系统,才能够在急性脑卒中突发的第一时间,让医疗人员了解到患者的相关情况,以便于作出进一步的病情诊治和判断。除此之外,这一系统的有效建立,也可以帮助急救车辆更为迅速地被调动起来。还能使得医院各个部分的人员联系更加密切[3]。
③建立期一个以无线物联网为基础的的远程脑卒中单元。这一单元必须在实际中能够具备一切能够满足远程诊疗的设备。其中首先必须含有所有脑卒中患者治疗所需的医疗条件;其次还必须有一个区域PACS。再者,其还必须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条件,不仅包括视频会议设备,还要包括一个可以远程控制的病床等设备。再者,一个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亦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能够进行多角度运转的高清摄像头等,都能够为远程治疗会议的召开打下重要的技术基础。最后,只有一个能够满足各类信息采集需求的无线传感器,才能够协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监测室内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医生和护士等人也必须专门配备独立的沟通设备,例如平板和耳机等,以此来保证各个人员沟通水平的到位。
④建立一个专门的专家数据库。为了让脑卒中临床治疗的相关专家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价值,传递他们的经验,就必须以一个高效的专家数据库来作为支持。为此,这一体系就必须为各个专家都配备专门的无线设备,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刻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专业水平较高的业内精英们。
⑤建立起一个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的系统。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一疾相应的无线设备,能够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对其一切行为进行有效的、完整的监控。以此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促进其身体各个部分的康复进程的加快。而且此类信息都能够通過这一物联网络及时地传输到医师的手上,方便其24 h的沟通和讨论[4-6]。
3 结语
为了使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的患者不论在全国的哪一个地区,都能够得到最为全面的关注和随时随地的有效治疗,就必须借助于当前日趋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来建立起一个远程的脑卒中诊疗服务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我国各个地区原本差距悬殊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得我国急性脑卒中居高不下的误诊率得以降到最低。以此系统的建立来为我国的脑卒中治疗事业贡献不容小觑的力量,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脑卒中患者们,还有我国千千万万的家庭。
[参考文献]
[1] 陈先辉,孙国平,罗建业,等.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预警健康管理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3):1560-1562.
[2] 于娜,李毅.基于无线物联网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2):39-40.
[3] 卫兵,张磊,李斌,等.基于物联网的新型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6):74-77.
[4] 马力,冀瑞俊,王韬,等.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77-780.
[5] 刘修泉,马研,宋爱国.基于物联网远程控制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5,25(1):82-88.
[6] 何亚峰,张光南,干为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康复训练器械设计与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1):6-8.
(收稿日期: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