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带教中临床路径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比
2019-11-27马娜王燕和苗张吕玲
马娜 王燕 和苗 张吕玲
[摘要] 目的 观察目标教学模式与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实习护理人员80名,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对照组使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成绩、问题处理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目标教学模式用于临床输血带教中,可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及目标化,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 目标教学模式;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实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b)-0110-03
临床输血的血液成分制备、实验室检查、发放实习是教学过程中实际与理论联系的重点[1]。临床上有众多带教方法,目标教学模式吸取现代化教育成果,可充分弥补常规带教模式的缺点[2]。临床路径教学法属于一种科学的管理与服务方法,可保证服务高质量,降低医院医疗成本,在西方应用广泛,并且在我国手术带教及护理中也有一定应用[3]。并结合该院带教经验,提升标准化进程及工作效率[4-5]。此次研究中,对临床输血临床带教中实施目标教学模式及临床路径教学法,观察两种方法的实施效果。现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实习护理人员80名的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实习护理人员80名,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中男5名,女35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6.47±1.68)岁;对照组中男6名,女34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6.52±1.5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模式,根据《输血科教学管理》教材及大纲,并联系临床输血配发血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应为主管护师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应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专科操作技能、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入科第1天,对实习护理人员测试输血理论知识,根据实习护理人员知识结构特点,并考虑医院实验室情况,制定不同学习时间及类别的目标教学计划,配发血带教总目标可划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解决问题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使实习护理人员及带教教师明白在学习期间,每周应掌握的解决问题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目标教学模式中,因为带教的老师是固定的,因此老师应保持与实习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明白护理人员需求,提升及培养实习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提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通过实践,树立护理人员自信心,从而达到理想的带教目的。
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输血科配发血组实习护理人员计划培训表,根据护理人员时间对学习内容及时间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第1天,向实习护理人员介绍科室环境、科室特点、规章制度、学习内容,初步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对输血科的了解。第2天,在12周内使护理人员掌握科室常规值班基本岗位工作,如抗体筛查、血型鉴定、标本及申请单收取;手术配血、常规治疗、急诊;效价、门诊血型、抗筛阳性标本、处理疑难血型;血液成分发放、协调急诊用血、临床用血咨询;专业室新技术及常规项目的检测原理,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掌握专业最新进展。学会配血、血型的应用方法,于老师指导下对基础实验操作进行规范。两组进行12周的学习后,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使用标准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操作规程,完成对标本的独立处理,并填写报告,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对实习护理人员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难点、重点进行强化。月末评价及总结带教内容。
1.3 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前1 d,考核实习护理人员成绩,内容包括问题处理、操作、理论,每项考核均使用百分制,综合成绩:问题处理成绩×20%+操作成绩×40%理论成绩×40%。同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重视程度、工作态度、计划落实、理论水平、沟通能力、学生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问题处理、操作、理论、综合成绩等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学生重视程度、工作态度、计划落实、理论水平、沟通能力、学生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综合成绩、问题处理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实习护理人员临床输血相容性实验室学习十分重要,可使护理人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输血前检测实践中的过程,为提升实习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使其可以担任岗位任职,提升学院检测水平,是操作标准化实施的一项重要过程[6-7]。
此次研究重点是对比输血科实施及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两种教学模式在输血科室中主动参与与适应能力的影响[8-10]。比较两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观察组综合成绩、问题处理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理论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表明与理论教学体系完善密切具有密切关系。比较临床路径教学法,目标带教教学模式可保证输血科教学质量,防止带教老师因为其他原因或者中途更换造成的教学不规范、不完整等,提升教师带教质量,提升实习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11-12]。并且开展和实施目标教学模式,可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老师责任感,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及目标性,提升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意识。此次研究构建双向考核制度,對两种带教方式优缺点进行验证,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及改进。输血室属于医院辅助科室,平日有众多与医师咨询、沟通任务,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通过对老师与临床之间的交流进行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13-15]。输血科实习护理人员即将迈入工作岗位,因此应提升自身竞争力,不但要强化规范化操作,并且应加强输血与临床的交流,使用多种方法,倾听输血工作的诉求及意见,合理使用资源,保证科学安全用血。观察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教师工作素质,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寻找及解决问题,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动手能力,建立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感受到重视。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模式,相比较于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改善带教老师带教质量,从而提升输血科带教质量,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月娟,杨文红,徐玉芳.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79-383.
[2] 古丽米热·艾山.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6):1-2.
[3] 张慧.临床路径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院儿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天津护理,2016,24(3):267-268.
[4] 汪保霞,颜芳,王小英.临床路径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4):128-130,134.
[5] 靳兰玉,雷鹏举,王小龙.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两段式”儿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6):55-58.
[6] 庄秀琳.手术室护生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542-1543.
[7] 陈麟凤,汪德清.目标教学模式和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带教中的比较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4,3(2):618-621.
[8] 李志峰,黄新,安海莲,等.目标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1):6653-6654.
[9] 张园园,段培蓓.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33-34.
[10] 梁雪芬,周玉华,邹海棠,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施效果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34-36,43.
[11] 张倩倩,单菲,单岩.临床路径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4,12(1):16-17.
[12] 曹国锋,咸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小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55-56.
[13] 邹兴斌.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0):156-158.
[14] 冷红.临床路径在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析[J].中國卫生产业,2018,15(13):102-103.
[15] 王淑萍,殷春莲.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54-155.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