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
2019-11-27方园
方园
[摘要] 目的 分析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并探讨其管理措施。方法 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2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6例。对212例心内科患者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药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況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16.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b)-0059-02
心内科患者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具有其患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其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及时进行治疗[1]。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212例患者主要分析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并探讨其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收治的212例心内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52.82±5.08)岁。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类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42例、26例、8例。对照组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53.06±5.16)岁。其中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类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40例、27例、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用药管理模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合理用药安全性进行管理,主要是研究分析临床用药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①患者方面。由于部分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极其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还有部分患者服用自备药,这种漏服、误服、多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心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心内科患者通常办理过慢性病门诊以及特殊门诊,在患者住院期间如果与主治医生存在沟通问题,也容易出现服药重复的情况。进而增加合理用药的风险以及治疗风险[2]。②药品管理方面。由于心内科的药物种类较为繁复,在用药方式上也各不相同,有口服、静脉、外用、吸入等方法,并且根据药物的不同其存放期限也有所不同。护理人员在清点、核对药物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磨损药物的商标,并且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在药物摆放、存放药物的过程中会存在存放不规范的情况,对于容易混淆的药物没有及时进行归类整理,一些需要冷藏的药物没有及时进行冷藏存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管理的安全风险,进而影响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3]。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进而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使用管理。心内科的药物普遍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部分药物可以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避免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但是在联合用药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联合用药时,应循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治疗经验给患者用药,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及时调整药品剂量,以此保证用药安全性[4]。②人员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的的工作量较大,其患者治疗药物种类较多、规格复杂,所以在发药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错药物的情况,并且没有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开展健康宣教。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医嘱执行单书写不规范都是影响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5]。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重复用药为4例、用药方法错误2例、药品剂量不当3例、联合用药不合理5例,对照组复用药为12例、用药方法错误13例、药品剂量不当11例、联合用药不合理9例,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16.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合理用药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疾病类型,制定个性化的药物资料方案,以此充分发挥药品的治疗效果,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因各种因素影响,增加用药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通过药物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而保证用药的有效性[6]。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用药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重复用药为4例、用药方法错误2例、药品剂量不当3例、联合用药不合理5例,对照组复用药为12例、用药方法错误13例、药品剂量不当11例、联合用药不合理9例,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16.98%(P<0.05)。因此,在对于用药的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提高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②加强药物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药物管理,根据药物的药性,进行不同方式的存放,保证药物有效性。③开展用药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以及咨询窗口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避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出现[7-8]。
综上所述,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出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广利,王小培,张铁须.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3):186-187.
[2] 马博文.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68-169.
[3] 罗贵全.浅谈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问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2.
[4] 杨雪亚.药师在心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与合理用药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186-187.
[5] 趙凤龙.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106,108.
[6] 张政祥,冯茜,齐囡囡.浅谈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问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3):155-156.
[7] 刘红.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5-16,18.
[8] 张承敏.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6):18835-18836.
(收稿日期: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