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特征与提升策略探析

2019-11-27宋志杰彭国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方法与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宋志杰 彭国强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研究法,探究初中体育课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因素,认为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具有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特征,从教师专业能力、学生主体、教学多样性、趣味性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法与策略,切实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综合考评等各个环节之中,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做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全面进步。

关键词:探究  初中体育  有效教学  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047-02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体育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学有效与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在课上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或者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认真或者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认真、很辛苦,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

1  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课有效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体育知识学习为载体,形成以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考察一节体育课是否有效,需要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任务,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达成目标,否则就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但是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等,当这种知识、技术和技能被学生掌握后,如果不定时巩固、强化就会被遗忘或消退,所以,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还应该是反复强化或者螺旋式上升。

1.2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有效的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发育高峰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这就要求初中体育课教学要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1.3 重视教师的主导性

有效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再是简单的讲解技术动作,而是要作为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等,在教学中起到激励、组织、引导、评价的作用,教师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

1.4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不仅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是要在课堂上控制好学生的情绪,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被教师发现,被重视。还有注重学生个性与共性的不同,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安排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时一定要分层施教,并且建立不同类别的评价机制。如果教师不管学生的身体状况统一授课,不仅会影响该生以后对于体育课的兴趣,还会对体育教师处理问题太过于简单产生反感。

2  影响初中体育课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2.1 教师的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合理運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息息相关。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体育教师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着整个体育教学,也就是说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精通教学原理的教师更能够有效进行体育教学,而对于教学理论缺乏的体育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组织体育课教学,难以保证体育课的有效性。

2.2 学校的重视程度

2.2.1 学校行政层面的重视

学校如果能够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多一些开课、听课和评课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开阔视野,能够提升体育教师的自信心。教师在课上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2 学校经济的投入

学校对于体育教学设施、资源的投入是体育课有效开展教学的物质保证,只有体育场地达标,体育设施、器材齐全,体育教师才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

2.3 社会、家庭认可度

体育课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活动,同时潜在着一定的运动风险,比如运动损伤,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对于体育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的意外损伤事件都需要体育教师承担,反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对于体育教师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支持,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找到职业的认同感,才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大胆实践,认真对待教学,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3  提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新型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累上课实践经验,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还要把自己始终作为学习者,要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补充自己,教师掌握得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驾驭课堂,把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与自己互动越多,课堂有效性就越强。

3.2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

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含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比较笼统。由于体育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节课堂,对于一节课的完成度以及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提高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确保达到教学目的。

3.3 完善体育评价体系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初中体育课堂评价应该是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包含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的身体形态、体能、运动技能、运动成绩、学习态度等。如表1所示。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参考以上各种评价指标,做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感受到体育老师对其的认可,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体育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体育水平。

4  结语

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这些意外在教学中有不确定性,它的出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突发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到师生间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在动态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掌控学生的身心状态,关注学生上课的心情,保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们才能在运动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体育课教学才会更有效、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吴跃.体育有效教学的五种练习设计与方法[J].武汉体育學院学报,2014,48(12):84-87.

[2] 陈青伟.浅谈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有效教学[J].体育时空,2017,10(1):12-14.

[3] 沈丽惠.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标准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师友,2016(2):36-38.

[4] 彭国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探析——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9-41.

[5] 彭国强.高职体育教学的问题及融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38-40.

[6] 张文波,赵利.价值冲突与回归: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110-112.

猜你喜欢

方法与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创新企业培训制度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关于物理概念、 规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