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般心理技能应激控制能力的研究

2019-11-27储楚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射击

储楚

摘  要:心理技能是一种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内隐技能。运动员在学习运动技术和在比赛中把最好技术水平表现出来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动员、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状态的技能。本文通过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主要分析一般心理技能中的应激控制对射击运动员的影响并给出建议方法,从而为射击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方面做铺垫,为深入研究射击运动心理技能打好基础。

关键词:射击  应激控制  心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037-02

1  应激与应激控制

1.1 应激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渡情景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1.2 应激控制

应激控制主要指通过应激主体努力或是外来力量的干涉对应激源进行适当处理,把应激反应控制在心理和生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从而使应激产生的结果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1.3 应激的不良影响

1.3.1 应激产生变相依赖

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为了应付环境通常会出现不良行为。射击运动员在应激状态下,经常会出现举枪时身体不自主地前后晃动、腿部抖动等现象。而射击运动对精确度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人枪合一、身心一致,身体协调吻合到最佳点,当这种不良现象出现后射击动作明显受影响,容易产生动作变形导致成绩下降。

1.3.2 应激产生反常动作

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会显现与平常风格迥异的行为特征。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每次举枪的瞄扣配合时间应该是相对较为统一的频率,而比赛中会由于应激可能出现瞄扣配合时间普遍拉长或忽快忽慢的现象,这种反常动作会加大运动员体力与精力的消耗,打破训练的固有习惯,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导致成绩受到影响。

1.3.3 应激产生畏惧比赛心理

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当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对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时,面对困难往往会表现消极。遇到开局不顺、枪支故障、频出远弹、环境干扰等情况往往会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手脚僵硬等生理反应,心理上也会出现恐慌,发生次数多、无法调整时就会产生对比赛的畏惧心理,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不成正比,逢比赛就怕,越怕竞技水平就越难以发挥出来。

2  应激控制能力对射击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影响

2.1 应激控制能力对唤醒水平控制的影响

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一般来说高应激产生高唤醒水平,一般控制在中等程度的唤醒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故应激控制能力对唤醒水平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2 应激控制能力对注意集中的影响

有效的应激控制,有助于集中注意当前任务,利于阻断和消除消极思维。射击项目属于狭窄的内部注意,当运动员精力不能集中时,就会模糊准星缺口的平整關系,注意前移到靶纸,从射击角度来说,枪械准星缺口的误差要远大于瞄准的靶位目标的偏差,所以这样产生的射击效果肯定不好,很多运动员这样完成射击后没有听到环数就摇头叹气,表现出沮丧的情绪,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

2.3 应激控制能力对目标设置的影响

目标设置理论是根据目标难度和具体目标,在目标激励的作用下,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并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比赛应激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比赛目标的实现。通过应激控制能力来影响注意集中与唤醒水平的控制能力,促使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良好的运动表现。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日常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技能训练加上赛前心理辅导把应激控制在心理生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中,从而使应激所产生的结果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  应激控制的方法

3.1 养成固定的动作模式

当运动员在赛场上受到干扰出现应激反应时,注意力会分散,大脑的反应速度会减慢,动作会不协调,准星缺口的平行关系也会把握不准。这时运动员射击瞄准到击发时间会拖长,可能有错过击发时间,勉强射击等影响正常动作的情况。为了避免和应对这种不利情况,平日训练里应该对从瞄准到击发的时间严格控制,到时间点就要击发,将动作流程格式化固定化,形成稳定的肌肉记忆。

3.2 增强主观意识,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能有效控制应激,运动员要加强自己的主观意识,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暗示,通过正面影响来调控当时的心境、情绪和行为,利用自身的主体性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当身体和思想产生疲劳感,行为不能有效控制时,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正面的诱导型暗示能增强意志力和情绪稳定性。

3.3 前期准备充足,临危不乱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是容易造成发挥失常的因素。所以在比赛的前期准备中运动员就应该提前设想好各种困难的应对方案,在技术、心理、策略上都应做好充足准备。日常训练时模拟各种比赛环境,强化自己的适应能力。对于平日训练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细心做好总结,针对预想的问题制定出详细应对措施,对于硬件枪械和子弹应准备充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赛场上做到泰然自若、临危不乱,才能真正地把控比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应激控制能力的研究为打开射击运动心理技能研究铺上新的思想路线,有效的应激控制对射击运动员在赛场中发挥出良好的运动表现有着明显的积极性作用。射击教练在日常训练中应添加心理技能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而并非日复一日的动作技能训练。既可以调节运动员的生理疲劳同时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从而提高比赛中的运动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运动水平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射击运动的特殊性使成绩更易受到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射击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4.2 建议

(1)强化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意识。教练员应全面认识到心理训练对比赛发挥的影响,在平时训练中将心理训练与技能训练穿插结合,对每位运动员进行专项心理素质分析,制定专业稳定的心理训练。在赛前准备中要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及时疏通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教练员是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的主导者,应引导运动员积极面对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快速排除困难和干扰,保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稳定,达到积极良好的比赛的状态。

(2)将心理训练纳入训练日常计划。射击的日常训练不应只是技能和体能的训练,心理训练也应被纳入课程。包括教授缓解、排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理暗示,赛前如何合理制定比赛目标及正确的比赛方案撰写等。对运动员正确的心理训练,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监控及自我指导的能力,学会在心理、技能、战术上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综合竞技能力才是运动员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念波.心理训练在基层体校射击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体育时空,2015(17):154.

[2] 焦怡.射击运动员比赛期的自我心理调控分析[D].河南大学,2012.

[3]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等.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12-15.

猜你喜欢

射击
画与理
打靶训练
小军迷来问
哥伦比亚狙击手
日本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射击
概率与统计解答题集锦
走“极端”得妙解
Jokes and Humor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