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长街古韵存
2019-11-27陈展
陈展
紫阳街是临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整条街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全长1080米,宽4—5米。紫阳街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沿街皆为各类商铺,酒楼、茶馆、药房、名人故居,一座座木制古建筑蕴藏着岁月的故事,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古迹犹存
古井。紫阳街上分布着许多古井,它们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沿街分布的这些古井,其水清澈明净、冬暖夏凉,布局合理,既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起到防火消防的功能。在紫阳街的古井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千佛井。千佛井堪称台州府城之奇绝,井壁上有佛像千余尊,故以此为名。佛像栩栩如生,供众人观瞻。相传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能够“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紫阳井是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的,现在仍可使用。炎炎夏日,井水依旧是冰冰凉凉的,一捧井水扑在脸上,洗去酷热和暑气。
坊墙。紫阳街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巷,穿过小巷之时总能看见一堵堵青砖砌成的坊墙,坊墙又称“防火墙”,高三丈有余,宽约五六丈,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上面雕刻着各种花纹。坊墙既可供人车通行,又是防火墙,还起到地标的作用。紫阳街上主要有“清河坊”“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永靖坊”5座坊墙。关于坊墙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生活祥和安康,不少仙人下凡至此,便有了“迎仙坊”……这些坊墙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如今安静地聆听着临海百姓的生活故事。
张秀娟剪纸博物馆。张秀娟剪纸博物馆共有三大馆,其中之一就在紫阳街上,大约有230平方米。“临海剪纸”原名“张家剪纸”,始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秀娟是临海剪纸的代表性继承人,她从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少年时期,恰逢“张家剪纸”制作技艺向整个家族开放,她由奶奶(张家剪纸继承人梅夫人)亲自教习长大,成为最具悟性的剪纸传人。40年来,张秀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书法、国画、版画等艺术的营养,在内容和技法上取得了创新。走进这座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不同图案的精美剪纸,题材多样,花鸟虫鱼、风情民俗、吉祥图案都有,不得不让人赞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吃繁多
海苔饼。海苔饼是临海的特色糕点之一,是用面粉包裹着满满的海苔,加以油和糖作为辅料,然后进行烘烤做成的饼。等到外面的粉被烤得酥脆就可以出锅了,但里面的海苔馅还是软软的香香的。口味甜中带咸,咸中有甜。做海苔饼最有名的当属紫阳街上的王天顺老字号,这家店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走在紫阳街上,老远就能闻到烤海苔的味道。老板十分热情,招呼着来往游客。新鲜出炉的海苔饼,热乎乎、油亮亮,香气十足。被烘烤酥脆的面粉中间裹着厚厚的海苔馅,咬一口,皮薄馅足、咸甜适中。
临海麦虾。临海麦虾是浙江临海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虾、面粉、鸡蛋、油、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黄酒等,口味清香鲜美。据传,在以前麦虾是穷人吃的东西,把面粉加水调成浆糊状,买不起菜刀,就拿筷子将浆糊削成一条一条下锅,再和萝卜、瓜藤等食物一起搅拌,出锅后状如弯曲大虾,因此得名麦虾。如今这道家常美食流传下来,依旧深受百姓的喜爱,做法简单、口味丰富。
临海麦饼。临海麦饼独具特色,与浙江其他地方的麦饼不同,它不是烘烤而成的,而是用平底铁锅烙熟的。其做法是在猪肉麦饼烙熟时在麦饼边沿取一小孔,倒入鸡蛋汁,使之均匀地遍布整个麦饼内,直至烙熟为止。麦饼还有很多其他种类,比如冷饭麦饼、土豆麦饼、霉干菜麦饼、豆沙麦饼、红糖麦饼等。街边朴素的老婆婆熟练地做着麦饼,肉与蔬菜、面粉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松脆芳香,融合了家的味道。古时麦饼要用三根筷子食用,意为三国鼎立,饼象征着完整的河山,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
蛋清羊尾。又称雪绵豆沙,是临海列入《中国菜谱》的传统特色名点。蛋清羊尾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度,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得胖乎乎、油黄黄的,待到三分嫩黄,便可捞起装盆,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膩,香甜可口。走在紫阳街上,几乎每家饮食店的菜单上都有这道美食的身影。尝一个新鲜出炉的蛋清羊尾,清甜可口,香气扑鼻,味蕾得到了巨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