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时代的品牌营销
2019-11-27范珺
范珺
不得不说,直播销售已成为今年“双11”的大赢家,数据显示,天猫“双11”开场仅1小时,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就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成交额,其中李佳琦、薇娅的带货纪录更是屡创新高。
在头部主播动辄上亿带货的驱动下,全民似乎陷入了一场直播狂欢,不论大小品牌,只要能进入直播间,就意味着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KPI被安排得稳稳当当,相较于创意成本高、投放周期长,且对销售增长的作品无法准确评估的品牌营销而言,直播电商的投资回报率可以算得明明白白,且在提升销量方面呈现碾压之势。
那么,全民带货时代,品牌营销何去何从?
对销售增长的作品无法准确评估的品牌营销而言,直播电商的投资回报率可以算得明明白白,在提升销量方面呈现碾压之势。
两种模式唤醒消费欲
直播带货并不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早在20年前,我们身边就有一种类似的商业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电视购物。1992年,广东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此后,电视购物频道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落地生根。在电视购物的巅峰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购物节目发展到2000多个,女性仍是电视购物的主力消费群体,占群体总数的63%。
近三十年过去,在电视购物实行准入制度下,获得经营许可的单位只剩34家,电视购物似乎已被网络电商淹没。但根据商务部去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视购物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获得电视购物经营许可的3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36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降幅比上年收窄7个百分点,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互联网电视渠道连续两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7%。与此同时,国内电视购物企业积极开展跨境商品销售业务,跨境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上升117.5%。
强心剂 品牌是需要经营的,这种犹如强心剂一般的带货量是可以带来一时的爽感,但兴奋过后,也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全民触网,电视媒体逐渐式微的情况下,电视购物在2017年还保持着300多亿元的销售额,并随着互联网电视渠道的发展,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增长。
通过购买电视台的非黄金时段资源,重复播放购物节目,价格的优势和销售主持的热情,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在某些卫视频道,来自电视购物的广告收入,甚至能达到全年广告收入的1/3。在主流传播渠道还属于电视的1990年代,只要你在早晨或者深夜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各种电视购物的身影,而电视媒体特别是卫视的全国覆盖,让电视购物在大部分非黄金时段都能够触达全国的用户。
而直播电商引发用户的关注,则是通过头部网红开始的。“5分钟带货10万件”“直播一晚一套房”“一年成交27亿”种种在过去看上去匪夷所思的销售业绩,加上网红们各个平台动辄千万的粉丝加持,持续收割着人们的目光,也刺激着人们一夜暴富的梦想。
任何的商业模式,最能够唤起消费者欲望的,就是性价比。从最早电视购物的“只要998”,到淘宝爆款9.9包邮,性价比这个词一直撩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网红直播更是把唤醒欲望发挥到了极致,头部主播们由于带货能力强,粉丝众多,对品牌方也有更多的议价权,通常会要求在直播期间保证品牌产品的全网最低价,以刺激购买和回馈粉丝。
可以说,电视购物与直播电商都很好地解决了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所有问题,能够爆火也算是一种必然。
众所周知,品牌是需要经营的,这种犹如强心剂一般的带货量是可以带来一时的爽感,但兴奋过后,也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品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镜头前通过主播带货的模式对品牌来讲并不能长久,头部主播为了提升销量与维护粉丝关系,往往会向品牌方要求产品的最低价,而持续的低价容易造成品牌价格体系的混乱。出现只有低价消费者才买单,产品价格一旦回归原位,消费者就呈现观望的状态。通过直播产生的销量,也都是主播往品牌日常自然销售中吸量的结果,主播既代表品牌方,也代表粉丝的利益,来回博弈中,如果品牌方无法达成主播的需求,粉丝很有可能站在主播这边,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由于平台的推荐机制,头部主播占有了80%的流量,而头部的数量寥寥,品牌方为了产品能够进入直播间,往往会尽量满足主播的要求,卻往往是,一场直播下来,销量上去了,但利润都被主播、平台抽走,甚至还要做好亏钱的打算。但如果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的增长遥遥无期。最终却是粉丝获得了实惠、主播机构赚到了钱,品牌方只赚到了吆喝,甚至吆喝也是属于主播的。
此外,直播电商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产品质量,大部分网红直播的选品都来自于小品牌中低价、高溢价的产品,收割的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而产品质量就成了最直接的问题。李佳琦在直播推荐不粘锅时“翻车”,已经变成了网友的谈资,一旦出现问题,对产品将是致命打击。
回归品牌营销的基本面
无论是电视购物,还是直播电商,都只是初创品牌为打开市场,判断消费者喜好,做消费人群细分,老品牌尝试数字化转型,或冲一波销量增长的权宜之计,品牌行为最终还应回归到品牌营销的基本面: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存在,在产品上精益求精、不断迭代、优化用户体验,在任何时代都不会错。
此外,可以利用品牌广告突出定位和卖点;效果广告吸引流量,提升转化,品效合一,为品牌积蓄流量。
纵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无不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传播媒介的变更、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以及用户的更替。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都是以包容的姿态拥抱变化,使基业长青。
毕竟,谁又知道下一个爆火的商业模式,会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