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 建构与实践探索

2019-11-27王从华

江西教育B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型整本书绘本

王从华

整本书阅读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期,胡适、叶圣陶等人就已经呼吁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整本书阅读,并把此类主张编入课程纲要,指出“精读与略读,每项暂定八种名著为最低之数”,并用附录对应读的名著列出了两组共28种,其中第一组要求精读6种,略读5种,第二组要求精读2种,略读3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关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更多是放在了课外,在1956年的《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后附录了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分为必读与选读两个部分,要求“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书不宜少于四本”,目的是“配合课堂教学完成高级中学文学教学的任务” [2]。“文革”结束以后,段力佩、顾黄初[3]、王孝坤[4]等人开始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新课程改革以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国外基础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引介,我国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引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许多一线优秀教师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来,涌现了许多成果,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5]这里的“读书”当然应该包括整本书在内。然而,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除去第四学段提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6]之外,并没有提到“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因此,整本书阅读在中小学阶段首先面临着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开发,我们称之为“过程—目标”模式。这种模式的课程开发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符合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首先提出整本书教育的目的、有价值的知识等问题;第二步,提出社会对整本书课程的要求;第三步,针对学习、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提出整本书课程设计的问题;第四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组织和实施课程。[7]第二阶段,当整本书阅读课程初步开发出来以后,再进一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1)整本书阅读应力求达到何种教学目标;(2)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整本书阅读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文本和阅读经验;(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学目标正得以实现。[8]如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的“儿童绘本的读写绘”课程、深圳宝安区的“初中整本书的阅读”课程等,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开发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可以这样表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

故事类整本书《一片叶子落下来》教学课例,既是南康一小整本书阅读的经典案例,也是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的一个片段。小学中段的孩子对“死亡”问题充满好奇和疑问,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主动而真诚地去和一个孩子讨论关于死亡的问题,以至于大多数孩子对死亡因为无知或怀着深深的恐惧,或漠然以对。美国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的作品《一片叶子落下来》讲述的是一片叫作弗雷迪的叶子的故事。他和他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表现四季变化的照片和绘画,更营造出温暖的意境。这个发人深省的童话寓言温馨简洁,充满智慧,1982年出版以来,帮助了千千万万人好好对待生死问题,一直让大人和孩子深受感动。

为了让学生获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读懂故事的主题,课程实施者从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能力元素出发,通过 “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延展课”四种课型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层层推进,让学生从会读一本书到会读一类书,最后真正爱上阅读,并增进对死亡问题的了解,培养积极面对死亡的人生态度。

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的建构:

读、思、议、拓的“1加N”模型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小学自2016年10月起正式启动主题阅读活动。其中在班级主题阅读课上,学校尝试以阅读整本书为途径,围绕“读、思、议、拓”四个方面来引导和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并让学生从中获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其中,“读”是导读;“思”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品味、揣摩,把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生发的问题梳理出来;“议”是通过讨论,消除疑难,分享思想成果;“拓”就是深化拓展,指导阅读一类主题书目。为固化这些要素,课程实施者确定了“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延展课”四个课型,这四个课型分别完成 “读” “思” “议” “拓”的任务。这样,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通过相应的课型把整本书的阅读推深,推透,并辐射到多本书,让阅读走向更加明媚、自由、诗意的遠方。《一片叶子落下来》就是严格按照四类课型分步实施教学的。

主要教学过程按如下设计进行:[教学

流程 时间

安排 阅读内容 学习任务 教学

资源 设计意图 导读课例 40

分钟 了解作者,感受绘本的语言风格;通过猜想、赏读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1)认识整本书的结构。(2)学会通过“拆—猜—合”的方法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PPT

书册 通过对绘本的封面、封底、勒口、序言、书脊等内容的了解,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通过“拆—猜—合”的方法串联绘本内容。 推进课例 40

分钟 欣赏图片,品读文字,梳理《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情节。 (1)赏图片,感知四季的变化。(2)品语言, 梳理绘本的故事情节。(3)谈感受,初探生命的意义。 PPT

书册 通过赏图片、品语言、谈感受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初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 交流课例 40

分钟 (1)用理解人物品质、感悟对话内涵的方式体会生命的含义。(2)另一个角度做“好书推荐”。 了解人物特点,感悟生命的内涵。 PPT

书册 通过填写阅读单让孩子了解人物特点,通过课堂交流讨论让孩子感悟生命的意义,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 延展课例 40

分钟 类文阅读《獾的礼物》,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无。 PPT

书册 通过交流讨论生命的意义,正确处理面对死亡或亲近的人去世的情绪。 ]

读、思、议、拓的“1加N”整本书阅读

教学模型的讨论

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承载的内容多,语言量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其次由于整本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连贯,思维比较流畅,表达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多样,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隐含着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2)丰富阅读经验,主要是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3)丰富生活经验,掌握更多的百科知识,丰富情感经验。要达成这三个教学目的,整本书教学模型的建构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2)阅读对象的体式特点,或者说书籍的类型,如实用型的书籍,故事类、诗歌类、剧本类的文学书籍,科普类的书籍,研究类的书籍,等等;(3)整本书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索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9](4)阅读过程与阅读教学过程的整合。参照上述要素,反观本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

(一)四类课型依次开展,在阅读过程中学习阅读的方法,丰富阅读体验

对于中年级的儿童而言,绘本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这之间是一个有机整合的过程。在导读课上,授课教师指导学生用“拆”“猜”“合”的方法共读一本绘本,在读完绘本之后,分别从封面、封底、书脊、前言、后记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推进课着眼于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精神、美的思想,用一根“美”的情索,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和语段。交流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前阅读单,让孩子采用“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的方式品读语言,放手让孩子走进书本,真正地与文本对话。延展课选择了《獾的礼物》作为拓展和比较的文本。本节课首先运用导读课学过的“拆书”的方法来读这本书,然后让学生看插图猜一猜故事内容,讨论“离别”“死亡”等生命话题。最后,再对两本书进行比较异同,孩子们在对比阅读中加深了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从而碰撞出自己思维的火花。从导读课到延展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阅读方法,丰富了生命的体验。

(二)依据书籍的体式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故事书,除了掌握书籍基础阅读和检索阅读的方法外(认读文字;通过读题目、扉页、目录页,把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掌握阅读故事类书籍的方法。在本教学模型中,老师们在导读课上指导学生使用“猜读法”读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学生对故事书的理解。在推进课上,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世界,领悟故事的主旨。在交流课上,语文教师把课堂学习的机会充分交给学生,通过组织三个教学活动,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延展课上,语文老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两个:(1)巩固故事类书籍阅读方法的学习,迁移知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2)联系核心文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深化对“死亡”经历的认知和理解。正是由于上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在课堂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经验,学习目标才能够顺利达成。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整本书阅读的主体

艾德勒指出,阅读的目标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1]读、思、议、拓的“1加N”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和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信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这种教学模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导读课”上,教师引得不够自然,在学生阅读兴趣和问题意识还没有充分形成之前,教师就急切地引入文本,教授阅读的方法,明显有“牵”的痕迹,这种“牵”的形式也多次出现在后面三类课型上。另外,这类教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不同课型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学习支架的搭设。因此,此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型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如此才能够得以完善,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7-278.

[2]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93.

[3]  顧黄初.提倡读点整本的书——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J].语文学习,1981,(08):54-55.

[4]  王孝坤.应重视“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1996,(05):47-4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7]  丹尼斯·劳顿.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张渭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

[8]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9][10]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猜你喜欢

课型整本书绘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绘本
绘本
绘本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