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尼采蒂:意大利歌剧的全能作曲家

2019-11-27梁晓奋

音乐爱好者 2019年11期
关键词:喜歌剧迈尔脚本

梁晓奋

在十九世纪早期的意大利,人们热衷于去剧院欣赏各类新创歌剧。较为流行的歌剧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轻快诙谐的喜歌剧(Opera Buffa),直指人物的一些缺点和弱点;悲剧收场的浪漫主义歌剧,情感丰沛,对声乐技巧有较高要求,通常展现女性角色对于自我的勇敢追求;第三种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或是结合了两者特性的半正歌剧(Opera Semiseria),多以严肃题材为主,但从较为谐谑的角度來展现。

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就是一位可以自如游走在这三者之间的歌剧大师。在意大利,他已是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后来,他又成功征服了更为挑剔的巴黎和维也纳观众,并尝试了更多其他的创作。

多尼采蒂之所以如此多产,除了天赋以外,他的学习过程也不能被忽视。多尼采蒂1797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贝加莫的一个贫苦家庭,后来加入了当地一个大教堂的合唱队,由作曲家乔瓦尼·西蒙·迈尔(Giovanni Simone Mayr)担任指挥。“乔瓦尼”这个名字虽然听上去很像意大利人,但他其实是德国巴伐利亚人。1789年出生的乔瓦尼在二十多岁时定居于意大利贝加莫。从那里开始,他已俨然是一名成功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美狄亚在科林托》(Medea in Corinto)获得好评。之后,他也投身于音乐教育,正因如此,他成为了多尼采蒂的老师。

多尼采蒂没有让迈尔失望,成为了他的“明星学生”。不过,迈尔并没有让多尼采蒂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鼓励他去博洛尼亚,师从帕德鲁·斯坦尼斯拉劳·马泰(Padre Stanislao Mattei)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马泰也曾做过罗西尼的老师。经过这两位老师系统的教学,尤其是迈尔,他不仅创作意大利歌剧,还对德奥作品相当熟悉,多尼采蒂自然成为了意大利最具实力的作曲家之一。

不仅如此,当时还有一位成功的歌剧作曲家将多尼采蒂视如己出,他们深厚的感情一直持续到这位作曲家1845年去世时才结束。而迈尔则在多尼采蒂还年少时,便已对他寄予期望——1806年,多尼采蒂只有九岁时,就已经在迈尔为他创作的歌剧《小作曲家》(The Little Composer)中担任主角;迈尔还将多尼采蒂推荐给乐团经理,并在1822年于罗马推荐由多尼采蒂替代自己无法完成的委约作品,而这也成就了多尼采蒂的第四部歌剧《格拉纳塔在佐拉伊德》(Zoraide di Granata)。四年前,也就是1818年,多尼采蒂还未满二十一岁,他的首部歌剧《勃艮第的恩里克》(Enrico di Borgogna)在威尼斯上演,从此到他去世的三十年间,多尼采蒂创作了惊人的七十部作品。

很明显,多尼采蒂创作的速度很快,他和他的合作者因为经济原因,可达到一年创作三到四部歌剧的速度。当然,他之所以可以获得如此多的委约,也证明他的快速创作并没有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虽然多尼采蒂对自己的多产很自豪,但他也常常抱怨超负荷的工作量,更何况有时他还无法按时拿到歌剧脚本,例如,与当时的脚本“红人”、诗人、文学家菲利切·罗马尼(Felice Romani)的合作,就总是延期完成。不过他们俩的合作还是相当成功的:多尼采蒂写出了第一部被公认的经典作品《安娜·博林娜》(Anna Bolena),他最为人熟知和喜爱的喜歌剧《爱之甘醇》(Lelisir damore),以及他那部令人难忘的情节剧《卢克蕾莎·波吉娅》(Lucrezia Borgia)。

同时,多尼采蒂本人也是一位高明的写手,这从他幽默风趣的信件中就可见一斑。因此,他自己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部喜歌剧的脚本。正如他的冷门歌剧——一部讲述歌剧创作之痛苦的闹剧《戏剧的便利与不便利》(Le Convenienze teatrali),一部讲述一个被不断打扰的婚礼之夜的歌剧《夜钟》(Il campanello di notte),以及一部讲述谦卑的年轻人终获爱情的歌剧《贝蒂》(Betly),虽然已有现成的故事题材,但歌剧脚本都由多尼采蒂本人完成。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歌剧《浮士塔》(Fausta)的创作,这是为帮助脚本作家多梅尼科·基拉多尼(Domenico Gilardoni)去世而未完成的歌剧《菲拉德》所作。他与脚本作家格塔诺·罗西(Gaetano Rossi)合作完成了正歌剧《玛利亚·帕迪拉》(Maria Padilla)。他与脚本作家乔瓦尼·鲁菲尼(Giovanni Ruffini)合作完成的《唐帕斯夸莱》(Don Pasquale)被公认为他最完美的喜歌剧。

与只写严肃题材正歌剧的贝利尼以及一生只创作了两部喜歌剧的威尔第不同,多尼采蒂在这两种歌剧间可以毫不费力地来回穿梭。而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在这两种戏剧艺术上都留下了不俗的作品。正如莫扎特或其他拥有很强自尊心的歌剧作曲家一样,多尼采蒂同样自豪于自己的音乐总是可以适合演唱者。大约从1830年开始,《安娜·博林娜》在米兰的成功让多尼采蒂在国内外都收获了声誉。因此,他需要为当时最有人气的演唱者创作作品。虽然有时候他无权决定演唱者是谁(决定权在乐团经理),但他总是尽可能地使作品适合演唱者,有时甚至为了不同的演唱者而重写作品的片段。

猜你喜欢

喜歌剧迈尔脚本
酒驾
薇薇安·迈尔:隐藏在保姆身份下的摄影师
浅析法国喜歌剧
你只是没有赢
数据库系统shell脚本应用
喜歌剧《拉克美》音乐中的“异域主义”研究
快乐假期
“老外”也来关心下一代啦:迈尔文先生的“快乐英语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