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成都市创建“音乐之都”的几点思考

2019-11-27雍敦全李天昊宋康刘茜

音乐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

雍敦全 李天昊 宋康 刘茜

摘 要: 成都提出以“三城三都”作为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抓手,即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把“音乐之都”作为建设成都的“金字招牌”, 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从深度挖掘和激活成都音乐文化、完善“六大要素”和加强国际合作3个方面入手,阐述对创建音乐之都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与国际合作,宣传成都。

关键词:音乐之都;六大要素;国际合作;天府文化

中图分类号: J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4 - 0116 - 06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9.04.016

都自古就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演艺之都” ①。早在古蜀开明王朝时期,民间的世俗音乐、用于祭祀的宗教音乐和王室礼仪的宫廷音乐就已初见形态,音乐类型十分丰富。春秋时期,蜀人苌弘音乐造诣极高,被称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汉代,成都是琴歌发展的沃土,繁华闹市中处处有乐坊,常见文人雅士抚琴而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传为千古佳话;成都地区的汉代说唱俑和琴俑出土量居全国首位,充分佐证了彼时蜀地音乐文化的兴盛。唐宋時期,成都的琴诗、琴曲歌辞创作极为繁荣,永陵出土的《二十四伎乐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著名音乐文学著作《碧鸡漫志》是南宋王灼在成都古址“碧鸡坊”所著的词曲评论笔记。清代古琴大师张孔山创作、谱写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广传海外,被美国录制成镀金唱片,成为太空飞船“旅行者2号”带上太空的27首世界名曲之一。近代以来,成都人王光祈在音乐学上的造诣对现代音乐研究影响深远。数千年来,古蜀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乐舞文化遗产,先秦的陶埙、玉琮,唐代的飞天伎乐,五代的赵廷隐墓,宋代的瓦肆勾栏与六幺舞者等史料证明,以成都为中心的西蜀大地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音乐诗歌方面,包括杜甫《赠花卿》、王褒《洞箫赋》在内的相关古诗词300余首均创作于成都,以竹枝词、竹琴清音、川剧高腔为代表的“蜀派音乐文化”享誉中外。

一、深度挖掘和激活成都音乐文化

蜀地灿烂的音乐文化既是这方土地上人们思想和意识的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成都建设“音乐之都”的资源宝库。如何让这些资源更清楚和有序地呈现是当下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一,音乐文献的整理与编撰。建立音乐历史资源的文献档案,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编撰属于天府之国的音乐“四库全书”。该档案可以从原物、编辑出版和数字档案3个方面呈现。这些文献档案工作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音乐之都”底蕴的体现。

第二,音乐研究。文献档案是第一原始素材。研究者需要以当代的视角重新认识灿烂的历史文化。只有不断被当代再发现并再运用的文化才是一种活的文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基于文献档案的音乐研究是在认知上激活过去的文化。研究队伍既可与音乐协会以及组织合作,也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研究奖项或成立研究基金会,还可以与音乐学院的教研相结合。

第三,建立音乐博物馆。由官方与民间共同打造不同主题的音乐博物馆,如民族乐器博物馆、钢琴专题博物馆等。这一方面是对音乐文化的全方位视觉呈现,另一方面有助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体验。

其次是激活和开发这些音乐资源。

第一,发现经典。通过整理,推出历史上经典的艺术曲目。可以通过音乐会演出、电视与网络媒体播放等形式,让观众建立对地方(历史)经典音乐的认知。就像四川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地方民歌。

第二,演绎经典。由著名音乐人对过去的优秀音乐作品重新演绎,并打造有关的电视音乐节目。这些演绎和改编作品可以与原版并置与发行。

第三,衍生产品。围绕经典音乐,打造音乐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的衍生产品。产品的开发可以与文创企业合作,形成包括影视、动漫、视觉艺术、服装设计等系列服务在内的创意群体。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近年来故宫系列文创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不断扩大影响力。

悠久的音乐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也需要通过合适的手段激活与开发。建设“音乐之都”是对文化的再发现,并结合当代的音乐文化以及生活理念进行产业化,以此达到成都塑造自身城市文化形象与推动音乐经济发展之目的。

二、 完善“六大要素”

音乐既是艺术,也是生活,音乐文化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品质,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2018年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创建大会上提出,纵观维也纳、纳什维尔、滨松等世界音乐之都的创建,通常具备大师、大作、大厅、大街、大团、大事“六大要素”,是创建音乐之都的必备条件。以下,笔者结合成都音乐产业现状和发展机遇,就创建音乐之都的“六大要素”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 大师

大师即知名音乐艺术人才。川籍音乐人才辈出,声乐大师廖昌永,著名歌唱家霍勇、李丹阳,著名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钢琴家李云迪、陈萨,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文薇,流行音乐歌手李宇春、张靓颖、谭维维、张杰、王铮亮等都出自四川。笔者认为,创建“音乐之都”应首先招揽川籍音乐行业人才回蓉,设立个人工作室、注册企业法人、开展项目运作,举办专场演出、作品发布等。成都政府也要以音乐技术、产业运营、表演创作等产业领域为重点,以较为完善的人才配套政策和适当倾斜的扶持政策吸引川籍精英音乐人才回蓉创业或投资市场前景好、专业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另外,成都的音乐资源丰富,是4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市域内有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10多所音乐专业院校,每年培养音乐及相关专业人才2.2万人。有了这些有利条件,成都本土将会不断涌现和成长更多的优秀音乐艺术人才。

(六)大事

音乐品牌赛事节会是音乐之都的有力形象宣传。第12—14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在成都举办。承办中国音乐“金钟奖”,不仅与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目标高度契合,而且对形成成都音乐发展的品牌效应、音乐资源的聚集效应和音乐产业的带动效应具有重大意义。成都将创新承办形式,除高标准、高水平组织各项赛事外,拟按国内外知名盛典节会等大型活动模式,策划和实施各项主体活动和配套活动,突出音乐节会特色、传媒深度推动和公众广泛参与,确保将“金钟奖”办成新时代中国音乐界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赛事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典。

除了“金钟奖”,成都还可以打造一个或在分类型上打造多个有别于“金钟奖”的音乐奖项,打造一个或多个音乐高地。以此一方面让成都成为一个向全国音乐人开放的平台和市场,使品牌奖项与城市品牌的粘合度更强,另一方面在这一品牌社会效应形成以后,也可向其他城市输出,以形成与其他城市的联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施。

第一,打造原创音乐品牌。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音乐企业的合作,着力打造以成都为基地、覆盖全球的华人原创音乐总评榜,举办大型颁奖盛典,提升成都原创音乐的影响力;支持在成都创立原创音乐榜,着力打造国内外优秀原创音乐集散地。

第二,打造音乐节会品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常态化举办室外音乐会和音乐诗歌季等高水准音乐主题节会活动,在市域范围内开展原创音乐“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着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品牌。

第三,打造音乐赛事品牌。借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等音乐栏目的做法,整合成都音乐艺术院校资源,在成都电视台举办原创歌曲大赛、音乐梦工厂等赛事,培植成都本土音乐明星;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等国内知名媒体的联系,争取国内重大原创音乐赛事、节目等活动在成都设立分会场、分赛区。

第四,打造音乐论坛品牌。利用成都电视台、岷江音乐电台、金沙讲坛等传播媒体,举办名家访谈、原创音乐大师班、原创音乐风云人物访谈、音乐讲坛、音乐故事等活动,着力营造加快音乐产业发展的浓郁氛围。

在艺术品牌打造上,“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等优势,打造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60多家电视台和100多家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传遍世界各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顶尖的音乐殿堂,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纷至沓来。通过这些著名文化品牌,奥地利在国际上树立起了音乐之国、艺术之国的良好形象。

三、弘扬天府文化,加强国际合作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2018年11月“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经贸合作论坛上的致辞中说到:“我在香港的时候唱的是《东方之珠》,到了广西唱《刘三姐》,到了四川唱什么呢?要唱‘天府之歌。我要用‘三九大来表达天府文化。什么是‘三九大?三是三星堆,九是九寨沟,大是大熊猫。这是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

音乐之都的打造还要深入挖掘和传承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三苏文化、熊猫文化、川菜文化等天府文化特色资源。要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用文物和成果展示天府文化的深刻内涵。

成都举办过的“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阿拉伯艺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要借助艺术大家,做好城市宣传营销;要鼓励和支持“走出去”,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以天府文化传播为核心内容开展城市国际营销;要鼓励和支持“请进来”,积极申办各类国际组织和国家级品牌赛事、品牌展会和文化活动,着力引进品牌企业、重大项目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办好国际活动和赛事;要鼓励和支持“联起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赛事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推动天府文化国际传播。

音乐,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一座城市的名片。听到《卡萨布兰卡》,人们自然想到达尔贝达;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人们牢牢记住了莫斯科。前不久,音乐人赵雷演绎的一首《成都》,以最普适的方式,在国内广泛传播着成都的音乐文化形象。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抉择下,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将如火如荼,为四川文化强省、成都创建世界“文创名城”作出应有贡献。

本篇责任编辑 钱芳

参考文献:

[1]黄健君. 集聚融合、科技创新、构建泛娱乐音乐产业生态体系——“2018第五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综述[J]. 人民音乐, 2019.

收稿日期: 2019-03-22

基金項目: 2018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都市创建‘音乐之都”(xnyy2018020)。

作者简介:雍敦全(1964—  ),

男,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四川成都 610021)。

李天昊(1975— ),男,硕士,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四川成都 610021)。

宋康(1982— ),男,硕士,四川音乐学院院办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21)。

刘茜(1982— ),女, 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21)。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基于bbw平台中外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习近平合作共赢思想探究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