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金课”建设的思考
2019-11-27吴丽丽刘凌云
吴丽丽,严 灿,刘凌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学系, 广州 510006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也就是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双万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1]。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一流专业必须具有一流的课程,所谓“金课”就是一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主要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理论,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因此,《中基》“金课”的建设对于建成一流中医学专业,提升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中基》“金课”的建设标准
“金课”是相对“水课”而言的。“水课”是质量不高课程的统称,不仅仅基础课程有“水”,专业课程也大量“含水”[3]。它们有一些共同点:课程标准要求较低、作业少,课堂管理松、课程绩点高,利于学生顺利获取学分[4]。那么何为“金课”?简单而言,“金课”就是具有上乘教学质量的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5]。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具体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所差别,因而,对“金课”内涵的解读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金课”的建设及其成效检验首先必须以教学对象和具体课程的个性化特点为基础。《中基》是大一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笔者通过诊断性评价发现,新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新生虽然缺乏对中医药学的基本了解,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②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习惯于抽象逻辑思维,对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中医理论感到困惑和费解;③中医是哲理医学,而新生的传统文史哲背景知识明显不足;④新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有学习热情,而且善于参加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和活动;⑤在学习方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个性心理特征,如独立、敏感、自信但又脆弱、易嫉妒等;⑥喜欢张扬个性,缺乏团队合作意识;⑦对教科书和教师传授的知识比较盲从,缺乏思辨和探究精神。因此,我们认为,《中基》“金课”的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①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育当代中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及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②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前沿性、创新、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③要有难度、深度和挑战度,能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的高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④具有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2 《中基》“金课”建设的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本科教学范式的改革,主要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6]。如何打造《中基》“金课”?首先是要牢固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次是要严格按照“金课”的标准,在教学态度、设计、内容、方法、形式以及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显著提升。我们提出了《中基》“金课”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中基》“金课”的建设框架
2.1 教学态度
有学者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研究“金课”,发现教师的师德师风虽无法量化但却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重大影响[2]。教师的师德风范,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倾心投入、学识丰富、教学艺术、关心、耐心等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学生对“金课”的认知标准之一。因此,建设“金课”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和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要求,建成一个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髙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学团队。
2.2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的课程设计密切相关。玛扎诺的教学目标分类论将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分为四个层次:知识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运用[7]。以往《中基》教学设计主要集中于低阶学习目标(知识提取、理解),缺乏难度,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高阶学习(分析和知识运用),体现课程的挑战度。通过设计各类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临床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当然,考虑到大学新生的特点,高阶学习的难度要适宜,要符合学生实际,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的挫败感。
2.3 教学内容
“金课”的教学内容要能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由于是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中基》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要有中西医学、古代哲学、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系统方法学等多元知识的汇通,由此既能解决新生初学中医过程中的困惑,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而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中基》虽然是讲授基本理论,但教学内容也要反映课程的实用性,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高阶思维和基本能力。虽然中医理论建立已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教学内容不能陈旧刻板、照本宣科。要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高阶性”[8],也就是要体现学术发展和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入中医药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和自信。
2.4 教学方法
打造“金课”就必须倡导课堂革命,教学方法要体现出创新性并能充分实现师生互动。面对中医及相关知识贫瘠的新生,以课堂讲授(lecture-based learn- ing,LBL)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但LBL教学缺乏师生有效互动。要达到“金课”要求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式教学。结合《中基》课程特点,基于团队式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法应被广泛运用。多种教学法的组合使用可以较为充分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间的问答、质疑、讨论、辩论等,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既能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教学形式
“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9]。《中基》“金课”应主要采用线下、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线下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但今后可以尝试开展小班化、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线上“金课”指的是通过网络改变教育的在线课程,典型代表为“互联网+教育”催生的慕课[10]。慕课是将《中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碎片化,采用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慕课教学必须设置师生讨论区,增强师生互动。线上教学可以使教与学双方都能从网络平台中获得弥补自身不足和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依据。线上线下相混合主要是开展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全面支持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2.6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一项系统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一门学科的教与学过程分为教学活动开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个阶段,并根据三个不同阶段提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评定方法[11]。这三种评价方式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目的不尽相同,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但其结果是互为依据、互为参考的。因此,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在《中基》“金课”建设中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就是在整个《中基》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合理地综合运用三种评价方式,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评价,为师生教与学的切实改进和提升提供真实的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建成一流本科专业的必由之路。在建设“金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所面临的挑战,“金课”建设保障体系(包括领导体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的完善以及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等,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勇于面对,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对一门“金课”的打造,学校、教师和学生没有旁观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