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作用及对策
2019-11-27颜婷
颜 婷
(四川省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 四川 渠县 635200)
和传统单一乏味的歌唱教学相比,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律动”是音乐课堂中完整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积极通过律动教学,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1.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作用
1.1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紧密相连。然而,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乏味的歌唱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单一的、单调的歌唱教学,而是将音乐与肢体语言如音乐游戏、音乐表演、歌舞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内涵,让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音乐的内涵更加完善,有利于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演和表现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往往通过模仿形成。而教师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则是通过音乐、肢体語言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单一的歌唱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束缚了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表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模式,为音乐之美增添了更加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元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音乐感、节奏感等,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跟着教师“动”起来,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他们的音乐基础是零,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源于心灵,具有直接性。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去协调音乐,促进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而“律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有针对性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肢体语言、身体动作,培养小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形成“律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应当成为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律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结合音乐的内容,编排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的肢体动作,动作应当是有趣的、有节奏的,让学生自信的、愉快地感知音乐。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爷爷、爸爸和我》的过程中,就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小小的游戏规则:当小学生听到“我”跑步时,学生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跑步;当听到“爸爸”走路时,则可以跟着音乐的速度走路;而当听到“爷爷迈步”时,则可以模仿老人佝偻身体走路的样子。这种肢体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动作中不知不觉学习音乐,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实现很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2.2 不断丰富音乐律动的形式。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的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乏味的。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律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角色游戏律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基本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为主题。因此,教师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音乐律动游戏。例如,在学习歌曲《保护小羊》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歌曲的内容给孩子们“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歌曲中表现各自的角色,实现了音乐游戏化、活动化和律动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角色游戏律动,还有表演律动、听觉律动、舞蹈律动等,形式多样的律动形式,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律动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种通过肢体表现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的形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调的歌唱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