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27陆长华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型学案平行四边形

陆长华

(福建省建瓯市竹海学校 福建 建瓯 353100)

1.设计导学案

为了让学生自主预习时有方向、有任务、有目标,笔者对每课时的内容都设计了导学案。下面以人教版教材§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为例,简单介绍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导学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预习任务,三是检测反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笔者根据任教班级的小组数,将其分为八项,具体如下:

任务一:用三角形全等知识,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要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任务二: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要求同上。

任务三:深刻理解课本45页关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并能做到脱稿复述。

任务四:理解掌握课本46页例3,并说明解题过程用到了哪些知识点。

任务五:深刻理解课本46页关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并能做到脱稿复述。

任务六:理解掌握课本47页例4,并说明解题过程用到了哪些知识点。

任务七:尝试完成课本47页练习1、2。

任务八:尝试完成课本47页练习3、4。

2.学生预习

有了“导学案”后,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笔记,把预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提出来,由师生一起参与解决。

3.课堂教学

3.1 新课导入。我们常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虽然不作为新课堂的主要环节,但它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另外,导入新课后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3.2 小组讨论。教师在导入新课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组内解决。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各小组的初步讨论和教师的指导,绝大部分学优生基本会掌握课时的知识点。

3.3 学生展示。为了让全班的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课时内容,笔者特意设计课堂展示这个环节。教师把“导学案”中的八项任务随机地分配给各小组,要求各组对接收到的任务进行展示。若是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有困难可以向老师求救,老师接到小组的求救信号后再进行特别的指导。整个展示环节又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小组预展。小组预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预习与展示之间的环节,二是指各组在大班展示前的预演。各组的大组长接到展示任务后要对组员进行分工,指导组员做好展示设计并组织好展示前的预演,纠正组员在预展中暴露的问题,协调好组员间的合作,而组员则要积极配合大组长完成展示设计,并参与展示前的综合预演。为保证课堂容量,这一环节时间的控制一定要紧凑。

第二步是大班展示。此时各组按顺序进行展示,全班师生一起观摩,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组展示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纠偏,或对展示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补充。

在大班展示这个环节,教师一般会面临四种情况:一是学生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应由教师直接补充讲解;二是学生讲解不够透彻,此时教师应将问题的难度进行分解,利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三是学生已经讲得很好,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四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思维碰撞,需要教师裁决处理。

3.4 教师点评。教师的课堂点评是贯穿于学生的展示环节,教师一般不做系统的讲解,主要是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对学生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或对学生的一些精彩之处进行表扬,或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总之,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要求教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课堂上高屋建瓴,引领整个课堂走向高效。

3.5 当堂检测。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层次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指导,同学之间不互教,教师可当堂批改部分先完成学生的练习,再由这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帮忙批改其他学生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精选练习,把握好时间。

3.6 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和检测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者引导学生一起对本课时的内容做适当梳理,特别是对学生在展示和检测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纠正和补充,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课时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对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纪律、合作等情况进行总评,并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4.对于新课型的思考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探索新课型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不管是什么课型,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新课型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二是新课型要具有教学实效性;三是新课型要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这三点是保证新课型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关键要素。

另外,对于“分块展示式”课型笔者认为它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对小组中存在的“好、中、差”三类学生梯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学优生是先自学后对学,通过预展这个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在大班展示中升华提高;中下学生则是先通过初步预习了解课时知识,然后在学优生的帮教下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再在小组预展中加深理解,最后在大班展示中全面地吸收知识,整个教学流程中新课程理念体现比较完整;二是“分块展示式”课型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知识结构完整;三是这种课型时间利用率高,能保证课堂容量。当然“分块展示式”课型也有缺点,比如,在展示这个环节,未轮到展示的小组成员会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展示,而一直关注(或担心)自己的展示,或学生展示时只负责展示一个知识点,容易出现知识缺陷,今后笔者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它。

猜你喜欢

课型学案平行四边形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比例尺(一)”导学案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