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工作
2019-11-27马正山
马正山
(甘肃省临夏广河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在生物教学中,离不开概念的教学,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发现,概念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概念的教学主要是讲解概念,但是结果是,往往学生掌握的不牢固,讲解后不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都离不开概念的教学,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概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试的考察方向都是建立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基础上。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好生物概念是重中之重。
1.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高中极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与生物知识的衔接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高中生对生活中的常识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借助生活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学生对概念引入过程的体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理解生物概念。例如在染色体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身边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导入,准备一盒彩色粉笔,在讲课前随机抽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颜色的铅笔取两支(要注意保持同种颜色铅笔长度的相同)。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这两组每组都有这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将这种分法下所形成的组作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然后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组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一小组三种颜色的不同粉笔中,它们的大小和颜色是不相同的,继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染色体组组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每组粉笔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染色体,即表明一组染色体可以携带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教师这种导入方法是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学生日常所见的粉笔来导出概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从生活中的实例概括出生物概念,更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直观认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教授学生概念时,会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并知道其原因。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解,是为了从根本上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环境容忍教学中,首先,根据不破坏环境条件概念的约束,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能力是否会改变,如果环境受到破坏会发生什么。例如,在生态系统教学中,学生已经可以通过概念内容学习来书写和谈论生态系统的元素。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蔬菜市场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让他们用他们对生态系统概念的了解来判断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由整个营养关系形成的。其成分可以是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3.注重概念的迁移过程
高中生物内容涵盖很多,但是生物知识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追求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和对新知识的接受,教师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把握。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对新授课要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控,以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4.注重概念的归纳过程
传统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先概念,后练习的方式讲述概念。但是往往学生对概念的模糊造成在练习中,频繁出错。因此,新课程理念实施后,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教学除了上述的重视过程教学、重视概念的迁移教学后,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自主总结。学生在了解概念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在考试中,学生应该重视的考点。这样,在结合练习的基础上,最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完整的概念教学过程才能最终让学生赢得考试。
总之,生物教学中,对概念的把握是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的导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程;其次,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再次,重视概念的迁移过程,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将课本中章节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有机结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不断的总结是学生进步的天梯。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学生对概念把握准确,才能开发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