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从自然的、本质、阳光的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阳光德育策略研究

2019-11-27吴兴江

读与写 2019年34期
关键词:阳光德育学校

吴兴江

(贵州省册亨县实验小学 贵州 黔西南 552200)

近日,听了一堂“中国的教育何去何从”的讲座,讲到美国的一所学校以学习、劳动、实践为主要办学目标,收效很好。结合国内教育现状和一年来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阳光德育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际,对教育有如下想法和思考: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什么?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以沿海发达城市的教育为例,在我国的沿海发达城市,如宁波上海等地,这里的教育比较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这些地方的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大。有家长的、社会的,学校的原因。很多家长都强行安排孩子周末参加各种特长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他们的想法。很多知名学校都以企业名义开办有私立分校,其实那就是教师的小菜园,很多知名教师都开有私人特长班,那是教师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以至于孩子本该活泼开朗的年龄却被过重的学业负担压得老气横秋,过早地戴上深度眼镜等教育问题不断产生。教育与本质相去甚远,虽然也培养了学校里一些所谓全能的优秀孩子,但他们并不快乐。

其实党的教育方针早就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核心价值观;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方法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具体目标。这个目标提得很好,但落不到实处,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像是学习的机器。与生产劳动一点关系都没有,最多也就是做点家务。有人曾作过调查,中国的孩子,会做家务的不多,会搞生产的几乎没有。当然,部分农村孩子懂一些,但是不系统。

再看看德育,从大家都说要重视德育,在拟文件、写计划时,都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也不多,因为德育工作难抓、反复性大、见效低,不是一两个说说要解决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疑难杂症,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教师的、遗传方面的、评价方面的等等。难怪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德育和中国教育,中国德育是一壶烧不开的水,在世界德育教育中见效最低。中国教育是接受批判最多,但也是发展最缓慢的领域。

中国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有资料显示,在学校里最难管理的孩子,大多是问题家庭或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孩子。总的来看,国家机关干部、教师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最难管的是暴发户的子女,他们素质不高,又能找到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们又成了社会的主流人物,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扭曲。

另外就是对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现在,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还没有一套客观合理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占主流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立竿见影,而德育却需“百年”。因此,教育的急功近利导后进生,问题生的产生,天才的埋没。创新精神的毁灭。

又有资料介绍,中国的影视传媒为何拍不出国际大片,只会拍像《宫》之类的勾心斗角剧,这是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使然。国外的大片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思考,自然融合。而中国少这方面的思考。你看中国的教育,在安全大于一切的背景下,现在有几所学校敢去春游、探险的,还谈什么与大自然的关系。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甚至孩子说话大声点都可能会被冠以不文明的帽子。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的生活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花瓶里的花的生命力怎能和阳光雨露下的花的生命力相比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从自然中来,依靠自然而生存、生活。最后还必须回归于自然。世界上的一切,不管是物质的,思想的,有形的,无形的,都必须遵循这一观点。所以必须遵循自然的、本质的、生命的,阳光的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是不具体约束孩子的行为的,他认为唱、跳、玩,甚至冒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毁灭孩子天性的教育都是不成功的,甚至是犯罪的教育。在日本,这方面也很值得借鉴。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笔下的小林宗作校长的管理理念值得中国校长们思考。在小林宗作校长看来,过于依赖文字的教育会使孩子们失去感受自然,触摸心灵的能力。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排规规矩矩地走路,更没有听到过“保持安静,不准乱丢乱扔果皮纸屑”的呵斥。孩子们学习、生活得很幸福。

还有资料曾显示,其实我国的古人为何能写出“人比黄花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等千古名句,现代人写不出来,难道是古人真的比现代人更聪明吗?其实不是,是古人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们看来,自然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物欲横流,精神溃乏,人们只关注物质的东西,而忽视了自然的美好。

现在的孩子,整天与作业为伍,与兴趣特长为伴。童真的脸上早已失去自然的本色,变得有些许麻木。这真是教育悲哀。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想与世界接轨,要想真正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遵从自然的、本质的,阳光的教育。把童真归还给孩子。因此,我们倡导,要从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开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阳光德育,渗透自然的,本质的教育。

猜你喜欢

阳光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走在阳光路上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