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9-11-27黄瑞
黄 瑞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实验小学 安徽 来安 239200)
引言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但是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强化引导,带领学生分析应用题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突破难点,为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提供助力。笔者在本研究中结合小学数学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不足,作出如下教学策略分析。
1.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基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题能力培养培养作出努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上应该作出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例如,应用题“每千克稻谷与碾出大米的比例是10:7,碾米厂若想获得500千克的大米需要多少稻谷?”,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在读题过程中就陷入误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应用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干内容,转化已知条件,如本题中“每千克稻谷的产米率为70%”这一隐藏的数量关系,只要学生可以顺利转化,则这道题迎刃而解。
2.强化解题思路训练,培养逻辑性思维
应用题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好逻辑思维培养工作,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为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契机[2]。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解题思路,读题、标注、画图、梳理、解答是正确的解题流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如例题:南京到上海的水路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开往南京的船只速度28千米/h,开往上海的船只速度为21千米/h,请问几小时之后两艘船可以相遇?针对以上例题来说,小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就应该找到关键词,如“相对”、“相遇”等,并图文结合,利用线段表示路程,缕清思路。
3.多做分析比较,清除隐藏障碍
应用题利用汉字描述题干,因此小学生在理解题干含义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好区分对比,以免遇到隐藏障碍,提升学生的解题准确率。如在以下例题中:“花花和丽丽共同看一本故事书,花花看了9页,丽丽看了15页,请问:(1)丽丽比花花多看了这本书总页数的,请问这本书的总页数是多少?(2)花花看了总页数的,请问丽丽看了总页数的多少?(3)丽丽和花花看到目前的页数都是各花费了3天时间,那么五天后丽丽比花花一共多看多少页?”,以上三个问题中,对所求要求不同,学生在解题思路上也要有所不同,体验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不同设问的对比中转化思路,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很大意义。
4.实现教学的生活化,降低教学难度
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但是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符的生活化案例,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超市购物以及利息计算、人口数量统计等实际问题融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3]。比如笔者就在“加减法”这部分的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生活情境:“明明奶奶在超市购买了16个橘子,小利吃了2个、小方吃了3个、明明吃了4个,请问还剩下几个橘子呢?”,这时候学生就列出算式,如16-2-3-4=7(个),还有16-(2+3+4)=7(个),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两个式子尽管计算结果一样,但是却体现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思路,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良好路径,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重视起应用题教学环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构建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仍然可以看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不足,想要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就要积极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生本课堂,深化教学方法研究,致力于应用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