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9-11-27谌达
谌 达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第三中心完全小学 河北 迁安 064407)
十岁上下正是培养学生们审美情趣的萌芽期,也是美术发散思维的形成初期。我们要根据所教对象的美术特质及发展现状,紧跟美术课程理念新动向,整合美术课程新资源,探究美术课堂新思维,拓宽美术的领域空间,抓住美术的核心素材信息,锻炼学生的美术思维与创作能力,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自发行为。那么,在美术新教育理念下,加强对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拓宽美术的领域空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让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训练。
1.拓宽美术领域空间,紧跟教师思路
美术科任教师要学会利用身边的美术资源,拓宽美术领域空间,将事宜可用的元素融入到美术思维发展教学之中。尤其是将优秀古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资源,启迪学生用发展的思维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元素,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提高美术在学生眼里的美学价值。比如,讲主题为《汉字画成画》的课程时,美术教师先通过“仓颉造字”这一史料让学生们对我国象形文字有个简单的认知,从汉字的起源为切入点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美术课程,通过观察汉字古今的变化,让小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文字。之后,教师伺机提示学生联想发散,出示“秋”字,让学生结合字本身去发散、去深思、去画画,再出示“胖”字,让学生了解适当夸大的方式美体字,进一步进行色彩的发散联想,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最后美术教师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那个字,在用发散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经过这些步骤,小学生把汉字变成了各式美工画面。
2.紧随时代文化脚步,创新教学形式
美工科技的进步,让美术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美术形式。小学美术教学要追随时代文化脚步,抓住核心价值观信息,运用新颖独特的形式进行美术创新教学,调动小学生的艺术兴趣,形成开放型愉悦型的学风。比如,讲主题为《装饰画》的课程时,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装饰用料对所装饰之画的价值之妙,美术教师进行了纸浆画设计活动,教师指导小学生自制彩色纸浆,引导小学生在色卡纸上画好自己所要创作图案的周围轮廓,教师课前要把纸浆里放入适量的白乳胶,再用镊子取出纸浆粘贴在色卡纸上。在创作当中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锻炼,学会了自己搭配颜色,在构图上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小学生在纸浆画的创作过程中肢体机能、脑力、眼力都得到应有的锻炼,尝试了全新的作画模式,锻炼了判断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师还可借助艺术节契机开展艺术品制作评比等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美术素养及思维品质。
3.利用色彩线条绘画,感知艺术魅力
色彩选择与搭配,线条应用艺术是美术课程的主要板块,色彩和线条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视触觉感觉,让小学生更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给美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活力。美术教师在课程实施当中要鼓励小学生自觉发散思维,提高对色彩运用和线条处理的应变力和实战技巧。比如,讲主题为《用色彩画心情》的课程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如何通过着色反衬出自身的感情。在课堂导入时,先让小学生进行色彩大联想环节,看到红色,小学生们会想到我国的国旗、火焰、鲜血,给人的感觉是极度欢庆、热情激昂;看到黄色,小学生会想到幕后阳光、秋光山色,给人的感觉是温馨庄重、舒适高雅;看到蓝色,小学生会想到大海、天空,给人的感觉是清澈、豁达、深沉等等。接下来小学美术教师让学生们赏析有代表性的作品——抽象派,感受、探讨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最后,教师指导小学生用色彩和线条的粗细相间、疏密自然来表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4.发散制作思维品质,自制美工素材
自制美工素材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玩和游戏”中学到各种技能,能发散小学生的制作思维品质。教师还应及时分析小学生的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美工素材,指引学生如何发挥材料优势开展美工创作,提高美工操作、深加工能力。比如,讲主题为《风凉的扇子》课程时,让学生对教材中古代扇子的外观和扇面艺术画有个大致了解,从美术学的角度先做出自我点评。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我国远古时扇子有什么特点,掌握扇子的构造,研究扇子的装饰方法。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美术教师请小学生们扮演扇子制作大师,看哪位同学制作的扇子最奇妙、最美观、最有艺术性。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美术潜力,要敢于大胆创作,很快小学生就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纸扇,整堂美术课其乐融融,氛围浓郁,彰显了小学生的美工思维。
总之,美术发散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美术发散思维的有序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热情,发展小学生的生活悦美能力和创作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美术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运用所学美术原理发散生活之美,帮助小学生快速实现美术发散思维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