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授课活动单设计刍议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2019-11-27满书生
满书生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贵州 遵义 563104)
引言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于2008年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全面推广,是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在学习了许多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同时又吸收了活动教育、知行统一、杜威的“做中学”和皮亚杰的认知主义等思想而研制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自产生以来,便受到众多专家的研究和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因为该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区域改革,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很多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后,并没有运用于本校教学中,南通地区的有些学校也已经开始逐渐抛弃这种教学模式。
1.新授课“活动单”框架
“活动单”的框架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而在此基础上,“活动单”更应突出学生的地位,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让“活动单”能更成为每一位学生独一无二的“学习成长记录单”,记录下学生思考的痕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的收获与课后的反思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也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活动单”是学生充分了解活动目标,并全方面调动自己的眼、口、手、脑,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一系列活动,做到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交流,课后反思升华的学习资料。
2.“自由落体运动”活动单的设计
2.1 确立教学目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中对该节的要求,加上对学生当前学情的分析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包括: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2)掌握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2 划分活动主题。“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按照学生认知的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主题。
活动主题一:认识落体运动;
活动主题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活动主题三: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2.3 设计活动方案。围绕某一个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核心。针对每一个活动主题的设计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
(1)明确活动目标。明确通过这个主题的活动过程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方便课后对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因此在活动单设计时,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且体现出一定的梯度。例如,活动主题一“认识自由落体”中,可确立活动目标为:①认识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②根据观察并运用语言概括,能够有依据地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③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自然现象,具有将物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2)设计活动过程。为了尽快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具体活动方案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还原知识形成过程。新授课要能够呈现出某一个概念或定律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体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与应用。例如,活动主题一是围绕“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展开的。在设计活动时可首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物体的下落了解“落体运动”,再进一步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在抛开这些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物体做的落体运动就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首先可以试着自己给它下定义,再与课本定义作对比,这样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②配备课前“预习”活动。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了“捷径”——以“听”“记”为主,忽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重要性。目前尽管有教师提出了解决方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即所谓的“预习单”。但是,预习单上只是知识点的填充,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应该让学生自主跟随活动单中的各个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也可查阅课外资料加深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让学生在“活动单”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活动单,以此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物理专业素养。③补充课后活动。之所以学生不愿意使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单,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活动单的价值。因此在活动单的框架中加入了“课后活动”。通过对照每一个活动主题设置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个人收获,并记录下自己出现的问题和易错点。教师要提醒学生时常重温自己的活动单,才能体现高活动单的价值。例如,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根据课堂上记录较好的设计方案对照自己课前的设计,订正自己的错误之处或者补充自己的不足,总结自己的收获,最后对照“活动目标”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
结语
教师设计作为“活动单”的设计者,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兼顾到所有学生。一张完整的活动单在设计时不仅要将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实现教学目标,还要在完成设计以后,记录学生使用过程的反馈、课堂的使用效果等都需要,再对原有的活动单再加以修改和完善,这样才算成功完成一张活动单。活动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研究和改革“活动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