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11-27罗明霞
罗明霞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四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关于“生活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思想历来都有强调教师的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在初中阶段,生物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生物课程核心知识点为基础,融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物品等,将抽象化的生物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变过去教条化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从生活到课堂、从课堂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立足初中生物教学,探索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对策。
1.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时,教师将课堂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相关的社会常识,从而开阔视野,最终达到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目的。
2.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2.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应用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明确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初中生物的教学应当改变教条化的、被边缘化的教学现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融会贯通。而初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相对于实际的生活现象、生活物品而言,生物理论知识显得更加的抽象。而在面对抽象化的生物理论知识时,教师整合学生生活熟悉的物品或者是生物现象,有利于促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进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科学思维、实践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有利于改革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摆脱教条化、应试化的现象。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就初中生物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立足现实案例开展教学的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学习现状,改变教师单向传输的教学现状,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性对策
3.1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但就实际的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机械的照本宣科,又何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节课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们列出一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卧室里到底应不应该养很多花?”“平时我们锻炼身体应该选择早上还是晚上?”等;而在学习“蒸腾作用”这节课时,就可以给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在学习生物是如何生殖时,也可以引用耳熟能详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带着学生从古诗中探寻草的生殖方式、特点等。类似的小常识、生活谚语的融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2 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实验课堂。生物是一门与实验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物品,构建生活化的实验课堂,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比如生物实验课上,先为学生播放“有趣的生物”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会发现在大自然中存在很多生物可以自己发电,被称之为“活的发电机”。看视频之后教师与学生们讨论这些生物发电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生物之外,植物、水果或者微生物等会不会发电,由于水果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因此可以组织学生们做一个“水果电池”的实验,来验证水果到底能不能发电。这种生活实验的开展,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3.3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实践活动。除了在生物课堂上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果酒的制作”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酿制葡萄酒,课堂上让学生交流酿制葡萄酒的经历,并展示自己的酿制成果,之后,师生一起分析微生物发酵的巨大作用,思考其内在机理,分享酿制过程的乐趣,帮助学生增加直观感性认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生物科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