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9-11-27陈晓燕
陈晓燕
(贵州省册亨县实验小学 贵州 黔西南 552200)
数学本身是一种有着较强思维特性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状况,阐述了几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课堂上,因此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理解能力强、接受速度快,可以很快吸收数学知识点,并且可以独自完成数学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接受速度慢,加上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数学上,因此不能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比较吃力。如果在小学数学中加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以上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为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能使学生独自将数学中遇到的问题推理出来,而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快速将数学知识点吸收,并且做到正确运用数学知识。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数学运算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快速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在遇到数学上的难题时,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判断力,让学生在课本上学习时能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措施
2.1 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受现有知识水平以及年龄的影响,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中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模式,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把一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并将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浅显易懂的图形,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发散思维,找出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图形来辅助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灵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2 结合生活中的感知表象,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之外,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以及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大量生活现象的感知而使得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不断渗透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总结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这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性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构建,其中数学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情况,通过旧知识的学习以及构建的方式,从而为小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学生自身也需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并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然后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而能够自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这节知识,如将一根绳子平均分为几段,或者是将苹果进行平均分配的方式等,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中有效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又能有效提升了数学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对小学生今后学好数学也带来积极帮助。
2.3 提供实践的动手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培养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深化学生的思考层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于是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动手的平台,通过动手操作使抽象思维具象化,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还是以“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纸片、裁纸刀、直尺等,当教师讲到对称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画出对称轴。以等腰三角形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用现有的工具裁剪一个等腰三角形,在了解对称轴的概念之后,用铅笔在三角形纸片上画出一条对称轴。学生以顶点为起点画一条底边的高作为对称轴,这时发现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于是就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这个性质。接着教师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画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与等腰三角形作为对比,了解不同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这样的实践动手活动加深了概念知识的理解,并且用实践的方法将抽象思维具象化,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3.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放飞自己的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自主探索,进行独立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