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与对策
2019-11-27丘华浜
丘华浜
(广东省蕉岭县蓝坊中学 广东 蕉岭 5141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展,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增多。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农村尤为突出。他们往往是父母双方都在外务工,或者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类型。受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只有将家中的小孩留给年迈的父母或者亲戚照顾,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
青少年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在平时的小测和考试中发现,留守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比普通学生的成绩差4、5分。
2.性格相对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不敢向老师和监护人、家长反映,长期积压在心里,心理压力很大。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有离家出走、到异地见网友、网上相约自杀等现象。
3.淡漠友情、亲情和同学情谊,不怎么关心班集体,我行我素,经常违反纪律而且屡教不改,对待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甚至仇视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容易出现校园欺凌的恶劣行为。
4.为了更好的与父母沟通,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往往父母都满足小孩的要求,配有手机给小孩。中小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到了不可控制的局面。部分留守学生为了排遣空虚,又缺乏父母在身边的管教,不顾白天黑夜的玩手机游戏、上网聊天,既荒废了学业,也极大的伤害了身心。有些学生甚至为追求时尚购买好的手机而陷入了校园贷、套路贷的陷阱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留守学生的问题,并非只是留守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无数儿童和家庭、社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家庭、学校及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都有责任重视这一问题。
作为学校的老师,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和留守学生存在的现实,我们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用心去关注留守学生,准确把握他们的留守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我们学校学生人数不足50名,据调查留守学生就有31名,留守学生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学校在开学之初就要求每个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现在家中监护人及联系方式,甚至家庭结构情况,全面了解掌握留守学生情况。另外,还要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和平时的情感变化。随时留意留守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与家长或者监护人联系,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2.关注留守学生生活,用爱开启留守学生孤独寂寞的心扉。开学之初,初一年级有一位男生,感觉与其他学生不同。表现在不愿意跟其他同学交流,班集体活动也不太积极参加,整天沉默寡言。老师与他交流也是多问少答。后来经过查看他的学生档案,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以前小学的时候跟年迈的祖母生活,祖母刚刚在暑假的时候因病去世。目前,家里平时只有他一个人,上学期间在学校住宿,可能还没有走出失去祖母的阴影。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样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呢?正好那天上体育课,他不小心把脚扭伤了,我第一时间扶他到办公室,帮他擦药并安慰他,同时吩咐两位同学帮他打热水和饭。几天的擦药和交流,使他与同学们和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近,慢慢的他的话也多了起来,班集体活动也积极参加了。
3.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既要培育他们的自信心,又要辅导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我们班有个徐姓同学,由于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外打工,曾经多次转学,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经常讲脏话、对同学小打小闹、成绩不是很理想。从他的个人档案了解他体育比较好,所以推荐他代表学校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在县运会上取得了初一年级100米第三名的成绩。学校和老师给予他表扬和鼓励,使他慢慢的将在体育运动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到学习上来,重拾信心,慢慢的改掉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4.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监护人沟通,就如何共同教育好和管理好孩子。双方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家长返家的机会约家长面谈,面对面的交流更详细的了解孩子的情况,有利于家长更好的进行短期教育。
5.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学校得到了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关工委及县心连心义工协会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分别为我们学校的留守学生、女生进行立志成才、奋发图强;自强自立、成就未来;女生自尊、自信、自我保护教育的讲座。还积极引荐社会人士为我校捐款捐物,为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进行奖学、助学。使同学们认识到不是只有学校和老师的关心,社会大家庭也温暖着他们。
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同时,也呼吁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以及各级政府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认识农村留守学生这一问题。本着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目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的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