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综合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9-11-27张雯
张 雯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思维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从学习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并得出方法和结论。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引入综合活动,以此为依托,做到真正地让学生在思考、动手、实践与反思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活动探究与纯理论学习不同,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基础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并寻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
1.综合活动应该立足于"动"
数学往往以最概括、最简约的方式反映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共同本质属性,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和具体活动为主,抽象的概念他们往往不易掌握。
数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它是应用价值很强且灵活多变的,教师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动",让数学的课堂学习"动"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找准学生的思维特点,预设好活动的目标,适当设计和安排学生的活动环节。
比如在教学"我们去春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信息。在学生汇报时,有意识地把"人数"、"每辆车子的座位数"、"各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强调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思考和发言。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开始制定实施方案。
2.数学活动应体现"综合性"
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的课堂活动体现"综合性"尤为重要。
2.1 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的综合。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在解决"更换草皮"这一问题时,可以先向孩子们介绍校园的信息和建筑的位置,介绍草皮的种类和价格,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面积、搭配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找到符合要求的铺设草皮的多种方案。再通过计算和比较等知识经验,从多种方案种择优用之。
2.2 数学活动的综合性还应该体现学生各种能力、方法甚至工具的综合使用。比如在教学"图形设计"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可以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的运动知识,通过想象、操作、交流等数学方法,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从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摆正观念,避免为了"动"而"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处理不好"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动得过多"或"为了动而动"等设计问题。
比如在某教学片段中,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抽取扑克牌比赛。分成2个小组,每组各8人,每人抽10次,看看哪一组抽取的分数更高一些。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激动万分,只要看到己方分数赢了,就手舞足蹈。活动过程持续了12分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只注意分数的输赢,而无暇思考别的东西。
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本意是非常好的,想用生动有趣的活动导入新课并探究和学习新知。可惜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活动过程引导上,已经偏离了教学目标。
还曾在另一堂几何图形的教学课堂上,看到过一节课里整整安排了六次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现象。且这其中的大部分活动设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既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教学的难点,纯粹是为了"动"而"动"。
不少课堂教学正在步入误区,片面地以为"动"及是好的,"动"得越多则越好,环节设计越复杂越精彩,单纯地追求课堂上一派热闹的景象,而渐渐地偏移了"活动应该服务于学习"的本质目标。如果将活动安排得过于频繁,课堂没有主次之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活动任务,其实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活动中思考和揣摩的。
4.将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不应该仅仅将数学的综合活动局限于课堂,可以鼓励和推动学生在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或者周长计算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校园里、家里的房间里去找一找相似的物体表面的图形,动手去测量并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与同伴或者家长分工合作完成,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数学教学是数学综合活动的教学,应该是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过程为一体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让数学课堂在活动中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胜任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数学课堂也才能因此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