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9-11-27赵常艳
赵常艳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00)
素质教育是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一项具体的,迫切的,务实的教育举措。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简单的说应付考试的教育为应试教育,具体到体育课应该是指单纯为“体育考核”、“体育达标”、“体育中招考试”及按照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分数把关等现象。它的最终结果是从分数上论成败,注重分数的高低,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表现在,一方面不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如何,过分依赖教学大纲,一路教下去,一路考下去。走马观花,只看分数,不看学习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考试规定的狭窄范围,为追求高分,不得不进行强化练习。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的陈旧;学生成材过程的教育成功总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育过程中,层层只看分数,层层只关心分数。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人把分数放在第一。学校之间比分数,教师之间比分数,学生之间比分数,甚至出现了用钱买分数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削减不相关学科的时间,忽视体育或非法占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使得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没有时间去活动,更不敢去活动。 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大纲,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添加、削减或置换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要从集体化、统一化、规范化中解脱出来,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天真活泼的从事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的锻炼:保护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确定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向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个性从原始概念上讲,它应当是强调与众不同,有特色的,有独自性和个别性的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的综合。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依赖教师一方实施个别化指导就具备的素质。在体育课中要培养学生自我信赖和独立自尊的信念,另一方面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协调融洽精神,这是个性的两重性。对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处在探索阶段,要给予师生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要注意不要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在个性教育的同时,应扬长避短,主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与整体协调、融洽、合作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能力的培养,达到在教师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主动、愉悦、快乐、身体和精神愿意接受、主动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的学习环境。比如:
2.1 多元化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选择,以求自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如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分类选择,教师分别指导,进行情趣教学。深圳有一些中学采取了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赞同,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可。
2.2 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除一些比较危险的项目(田径中的投掷项目,单、双杠,武术中的剑、棍等)之外,其他项目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练习,而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在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动脑筋或方法不对,学习兴趣怏然,确又不能成功之时,教师抓住时机纠正不对之处,正确示范,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和最佳的学习效果。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由填充式的学习向求知式的学习转变。从情趣上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助性,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给予健康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空间,逐步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展示和动作创新。研究、引导、认可、鼓励他们的动作创新。例:在一次俯卧式跳高的体育课教学中,美国一位体育教师,突然发现他的一位学生不遵守纪律,跳出了背越式动作。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鼓励他继续跳,结果发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动作——背越式。正是因为这个动作的出现,人类才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跳高的奇迹。
3.改变观念、接受新的信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的体育课,是从前苏联的军事体操发展而来。它有古老的起源,传统的模式。它落后于经济市场的步伐,严重置后于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由于古老而又落后的评价体系,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改变,在参考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重视兴趣,保护激情。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而且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同时引导和保护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实现。
4.不断探索、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体格是否强健,身心是否健康,体育知识是否丰富,运动技能是否达到一般掌握,个性是否得到发展,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实现,是否有偏爱的体育项目,该项目进展的如何,是否有终身体育锻炼激情、兴趣和能力等应作为体育课实际效果的评述依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是课堂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评估,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评价体系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