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7蒙艳青
蒙艳青
(重庆市字水中学 重庆 400000)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分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合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分组合作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
1.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合作学习,学生积极性降低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大多数的情况是老师在不停地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但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变得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因此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也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灌输式的教育压制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另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任务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课下学生之间没有关于音乐任务的交流,缺少了向别的同学学习的环境,学习成绩好坏完全靠个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同,这样非常不利于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的音乐学习。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学生情操培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知识的传导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老师向学生传输音乐的相关理论,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但他们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而把音乐与具体实践相隔开,这样就会导致音乐理论知识的枯燥,同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理论知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老师过多关注音乐知识的讲述,而没有给学生留下鉴赏音乐实践音乐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情操的培养。
2.分组合作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1 创造合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不要使学生刚刚进入合作角色就终止合作互动,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2]。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知识组织学生一起做互动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再次,教师还要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最后,教师针对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设计小组合作内容,主要是引入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故事或者音乐等,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促进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2.2 注重学习小组和学习内容科学合理的分配。分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组内做贡献,这就需要小组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让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当,这样方便提高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如果差距太大比赛就失去了效果[3]。另外要注意组内成员的水平要有高有低,这样可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学习。小组分配合理之后就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分配,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必须要选择好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首先,在设计合作内容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全体成员参与。其次,在设计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环节不能太简单,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同时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另外要注意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来设计,注意难易适中,要让学生能够通过组内的交流学习查阅资料最后完成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太难会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沮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2.3 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对小组成员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4]。其次,要对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情况进行优化。比如,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已知进行即兴创作和歌曲改编,如果一个人单独无法完成,则通过明确的分工方式,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借鉴,在小组学习、探讨之后合作完成歌曲的改编和创作,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很有帮助。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创新,突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能够很好地发挥全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但此种教学方式在实践应用中,要注重方式,把握尺度,以免顾此失彼。
总结
综上所述,分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渗入到高中音乐教学的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不仅有助于高中学生音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展开合作学习的工作,让合作学习能够在高中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