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2019-11-27

读与写 2019年17期
关键词:红红兰兰应用题

王 平

(湖北省仙桃市杨显东学校 湖北 仙桃 433000)

以前,数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布置任务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授课方式的选择,不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更不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在枯燥氛围中盲目记忆抽象内容,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状态,极大的限制着他们学科成绩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上述弊端现状的改善,重新构建教学模式,认清学生主体地位后实施个性化的引导策略,先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教师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数学教学工作才能顺势走向更大的成功。

1.生活中实现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符号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方便教师实施后续的活动计划,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1]。比如,我上过这样一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我询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都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了很多,我又问:“你们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对此表示不能。我故作神秘的说:“那么,老师来问问题,你们来作答吧。谁赢了我,就可以收到奖励哦。”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我马上板书:(1)小茗同学买了五本书,一共花费了25元。(2)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去了50元,还剩下20元。(3)数学考试的时间是早上8点至10点。(3)玲玲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米,她每天上学需要走20分钟。学生一看,这些生活中的常见情况都是数学问题,不禁感叹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啊!”大家聚在一起研究问题,鼓励他们小组合作编题,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产生创新的意识,生活化教学成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起来。

2.质疑中激励创新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质疑,从而启发创新意识[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数学现象中隐藏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他的真实想法,采用有效办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敢想、敢问、敢创新,真正学好基础的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的指日可待。比如,讲授“用两种方法解答除法应用题”一节时,我先出示了一个问题:植树节当天,三年(2)班的40名学生要种植240棵树,请问每人需植多少棵?学生们稍加思考后列出了两个算式:240÷2÷40和240÷(2×40)。可见,两种解题思路是基本相同的。此时,一个同学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不能用240÷40÷2来计算这道题呢?”一般情况下,240÷40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没有否定这位学生,而是说:“我没有想到,其他同学想到了吗?”“不妨用这种方法再计算一遍?你们觉得呢?”学生们纷纷答应,拿起笔来计算验证,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可以”。问题激起“千层浪”,给了学生质疑的机会,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提供了好的保障。

3.想象中促进创新

想象属于人类思维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性因素,数学课堂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新的层面出发,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不断进行广泛联想,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化。千方百计的“趣味互动”,轻松氛围中“享受学习”,即将受到意外惊喜,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3]。比如,学习“速度”、“时间”、“路程”有关的综合应用题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方案,简化了教学步骤。首先,出示问题:红红和兰兰同时走出学校,红红一分钟走50米,兰兰一分钟走60米,两人在5分钟后同时到家。请问,红红的家和兰兰的家分别距离学校多少米?其次,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自由结组后列出算式。再次,找准创新点,提问学生:红红和兰兰的家是否在一个方向,这个因素需要考虑吗?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综合分析应用题,教学中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的效果就会非常理想。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授课内容的补充,才更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双向发展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红红兰兰应用题
应用题
On the green aurora emission of A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红红在快乐的假期里
夏日有派对
等你来上色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