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创设方法探寻
2019-11-27曾婷婷
曾婷婷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解放小学 湖南 新宁 422700)
引言
自主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与过去的教学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的学习形式顺应现在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让自我认知获得不断的提高,把握更多的学习技巧,继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
1.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数学自主学习的观念较弱。我们所说的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指的也就是学生有没有主动去学习,有没有自觉学习的态度与行动。在课堂当中,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拥有单独学习的能力,可以按照制定规划,有目标,有程序地展开学习,不过也存在一些不具备自主能力的学生,没有学习规划与学习目标。老师安排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准时完成,没有安排的习题就基本不会去落实,就部分具有难度的思考题,更是很少有人去接触,部分学生觉得,不包含在考试里的知识内容不用学,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这表示学生大部分的学习为的是实现老师布置的任务与应对考试,并未觉得是为了自己才去学习,学生在课下学习碰到难题,大多缺少自主寻求老师与同学帮助处理的观念,课下同学之间就学习中的难题展开沟通互动与讨论的状况也很少。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观念较弱,无法形成数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2 自主学习缺少策略。难以制订学习方案。数学学习讲求的是对策,对策运用的合适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效果才可以达到完美的状态,数学课程和重视识记以及累积的语文课程有一定的差异,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对于推理,演绎以及探究水平有着很高的规范,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清楚重点,没有把握好正确的方式与对策。学习对策,其实就是学生们为了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有目标,有观念地设定相关学习步骤的具体计划。实现学习方式妥当,就应该明白数学课程的特征,比如明确数学理念,数学标准,数学符号以及数学公式,将数学科目的根本知识与基础要点把握好,才可以在这个基本之上展开计算,促进提升探究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水平,除了学习对策之外,在设定学习方案上,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设定数学学习规划与目标,不过实施不够彻底,或者有方案不去落实,仅有小部分学生可以自主设定方案同时严谨按照计划实施。这也说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学习目标的观念,不过缺少行动力,在时间与自我约束上都有一定的缺陷[1]。
2.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创设
2.1 设立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培育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外,老师在实际教学时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十分关键,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会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促使学生开展学习能够更加轻松,思考速度更加迅速。学生也更乐于在这种环境当中展开学习,但是如若学习环境过分严谨,会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负担,继而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很难提升学习质量,也无法自觉喜欢课堂中的学习,更别说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了。因此,塑造一个比较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此来优化课堂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对比数字大小的时候,遇到1/2与3/10对比大小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若将1/2变成和3/10分母相同的分数是多少?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回答将分子和分母都乘以5,就变成了1/2=5/10.,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对比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很明显1/2大于3/10,这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开展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继而使课堂环境能够更加轻松愉快,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真正的乐趣,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2.2 丰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情感体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关爱学生,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第二,还应该在教学当中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体会,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第三,老师还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综合课本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多样的情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内容时,想要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会,可以把所有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动手实践,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纸,怎样将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同时确保面积最大化呢?让学生带着疑问亲自实践,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并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2]。
结束语
数学当中的自主学习一直都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不单单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在数学学习的时候自主学习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不断探究与实践教学,去培育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水平,给学生在将来学习其他的科目打下了扎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