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19-11-27
院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1,2]。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通常伴有意识障碍,病情危急且变化快,因诊断及治疗的需要常需多次外出行CT、MRI检查或进行科室间转运。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变化、SpO2下降、血压下降、非计划性拔管、电源不足、氧气不足、物品遗漏、管道堵塞等不良事件,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4],转运风险系数高。徐建芳[5]报道,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7%,国外文献报道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可达 68%[6]。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由 Subbe等提出的一种病情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简单易行,可指导医务人员在转运前进行风险评估,合理实施转运人力资源配备[7,8]。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危重患者进行分级转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型三甲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院内转运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GCS评分将患者的病情分级,13~15分为轻度,9~12分为中度,6~8分为重度,3~5分为特重度,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0例患者采取常规转运方式,其中男1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02±14.45)岁;观察组300例患者根据MEWS评分进行分级转运,其中男204例,女96例,平均年龄(57.63±13.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方法,由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患者的转运时机,开具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转运,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神志、瞳孔、皮肤、各种管路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在转运登记本上,并根据病情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途中做好监护与急救,并负责转运后交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指南,结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特点,由护理部、科主任、主诊医师、护士长、专科护士共同参与,制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分级标准及流程。转运前由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根据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转运分级,根据分级情况,配备合理的转运人员及转运设备,制定合理的转运路线,确定最佳的转运时间。
1.2.2.1 转运人员培训 每月由护士长、总住院或总带教对转运小组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OSCE考核及应急演练。重点加强转运流程、急救知识及技能、应急预案及人文沟通方面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仪器的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等,确保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转运流程、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使用方法。同时对转运途中常见的紧急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对应急预案的掌握人人过关。重视对负责转运医务人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与家属有效沟通,与接收科室、相关部门做好协调、熟悉转运路线。
1.2.2.2 MEWS评分表根据病情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意识分别评分,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MEWS评分表
1.2.2.3 MEWS评分转运分级 MEWS评分越高,患者的潜在风险越大,应及时采取措施[9]。根据MEWS评分得分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需要转运的患者分为四级,并根据分级配备合适的转运人员及转运仪器、物品及药品。具体如下:
特级:MEWS评分>10分,提示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原则上只能就地抢救,待评分≤10分、情况允许时,方可在医务人员的共同陪护下进行转运。
Ⅰ级:8分≤MEWS评分≤10分,表明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在转运途中随时需要抢救。安排1名主治医生、1名N3层级的护士和1名辅助人员同时负责转运护送,在Ⅱ级转运用物的基础上,再携带便携式除颤仪。
Ⅱ级:5分≤MEWS评分≤7分,表明患者在运输过程中有危险,安排1名N3层级的护士和1名辅助人员负责转运护送,在Ⅲ级转运用物的基础上,再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及便携式呼吸机。
Ⅲ级:0分≤MEWS评分≤4分,表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相对安全。可安排1名N1~N2层级的护士和1名辅助人员负责转运护送,并携带转运箱,转运箱内配备好常用抢救物品、药品、简易呼吸球囊、氧气瓶、吸痰用物、口咽通气道、指脉氧监测仪、约束带及穿刺用物,并设置好基数。
1.2.2.4 转运实施 ①转运前准备工作。根据MEWS评分确定转运分级后,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及沟通。转运前吸痰,保证患者气道通畅,根据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确保患者身上各管路安全通畅,并妥善固定。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签署外出检查知情同意书,使其理解配合。与接受部门及电梯负责人确认好相关事宜,并设置合理的转运路线,明确转运至目标科室所需时间及等待时间。I级转运要求在5min内转运至目标科室,且等候时间不得超过5min。Ⅱ级转运要求在10min内转运至目标科室,且等候时间不得超过10min。Ⅲ级转运要求在15min内转运至目标科室,且等候时间不得超过15min[10]。②转运途中病情监测与处理。全程由转运小组成员密切监测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妥善管理好患者的气道、静脉通路及各种管道。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③转运后的交接及物品处置。转运完成后,与所在科室完成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字。转运小组成员负责做好仪器的终末处置,根据基数做好物品、药品的补充,并及时将仪器设备、用品、药品放回指定的位置。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医务人员及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总数/转运患者的总数×100%,转运时间是指从医生开具医嘱至转运结束。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数量的收集使用自制《危重患者不良事件记录表》,由负责转运的护士收集,并记录好患者转运所需时间。医务人员及家属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内容主要包含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专业技能、沟通协调4个方面,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部分,满意度=(基本满意条目+满意条目)/总条目×100%。科室医务人员对转运满意度调查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负责收集,每月进行一次。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评价在每例患者检查结束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9.33%,其中病情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技术性故障不良事件发生率17.33%。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13.67%,其中病情变化发生率7.00%,技术性故障发生率6.67%。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χ2=21.81,P=0.000)、病情变化发生率(χ2=4.36,P=0.040)、技术性故障发生率(χ2=16.16,P=0.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转运所需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为(25.50±4.94)min,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为(13.13±3.77)min,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P<0.05)。
2.3 两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5%,家属满意度为86%,观察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家属满意度为95%,观察组医务人员(χ2=17.79,P=0.000)及患者家属(χ2=4.71,P=0.030)对转运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患者的MEWS评分进行转运分级,配备合理的转运人员及转运设备,并根据转运分级确定不同的转运路线后,总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9.33%下降至13.67%,病情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2.00%下降至7.00%,技术性故障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7.33%下降至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越大[11],转运前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与预处理是控制转运风险、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首要环节及重要举措[12,13]。但是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比较复杂,以分值形式进行分级评判的方法将使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得到提升[14]。MEWS评分根据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和意识等重要指标判断患者的病情,简单快速,便于帮助医务人员预测患者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5]。对于气道不通畅的患者,转运前充分吸痰,必要时开放人工气道;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剂量,转运前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可控范围,所有的转运设备完好备用。同时,根据MEWS评分进行分级转运,配备不同层级的转运人员,保证转运人员有能力、有条件在第一时间紧急处理突发情况,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为(25.50±4.94)min,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为(13.13±3.77)min,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沟通协调是缩短转运等候时间的重要因素[16]。本研究根据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转运,要求医务人员做好转运前及转运中的沟通协调,与患者家属、接受部门及电梯负责人确认好相关事宜,并设置合理的转运路线,明确转运至目标科室所需要的时间及等待时间。在多部门多学科的配合下,使整个转运过程有效衔接。同时,根据转运分级配备不同的转运箱及转运仪器,保证转运中所需物品均完好,避免因找物品而浪费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5%,家属满意度为86%,观察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家属满意度为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要求: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对患者院内转运安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转运频率高,若缺乏规范可行的转运流程,会因转运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17]。由此可见,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院内分级转运对改善医疗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及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有研究表明,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通常与患者病情、转运流程、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及转运途中的突发事件相关[18],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是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障[19,20],因为他们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更熟悉转运流程和转运中设备的使用,并能更好地处理转运中遇到的问题。科室通过加强对转运小组成员流程、病情评估、急救知识、应急预案、人文沟通等方面的培训,对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PDCA持续改进,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OSCE考核,做到考核人人过关,相同的问题下次尽可能不再出现,转运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准确处理转运中遇到的各种紧急情况,保障患者转运安全。因此,建立院内转运规范化培训制度极其重要。
本研究将MEWS评分系统运用于神经外科监护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分级转运,降低了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转运安全。同时,可以缩短患者转运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