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自我内驱力,构筑芯动新课堂*

2019-11-27冯晓燕

读与写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尝试目标课堂

冯晓燕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太白校区 陕西 西安 610000)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具有浓厚的教育兴趣,自然也是衡量教育幸福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所有的教师具有这样的职业素养,达到如此的精神境界——从教是他的最爱,当老师是他的兴趣,所教学科是其专业兴趣所在,那么不仅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了可靠保证,而且教育事业必将充满生机活力而大有希望。[1]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如果你(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2]494我校“芯动课堂”在此理念下应运而生。

芯,即物质的中心和本质。于教育而言,学生是教育之“芯”;于课堂而言,学生是课堂运转之“芯”,好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做到真正的手动,眼动,脑动,心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芯动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

1.把学有兴趣当作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

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把以学为好,以学为乐视为学习的最佳境界或最高目标,这种教学目的观影响和激励了后世几千年的儒家学者。[3]

犹记执教七年级下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全文67个段落,如何在一个课时内领略文章精髓并交给学生长文短教、长文学习的抓手呢?在课堂上初次尝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一改以前直接坐在一起华丽丽讨论、热热闹闹交流的表面合作模式,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管理程度不同、性格差异互补等因素综合考虑,把全班分成九组,每组由组长管理,组员合作,发挥特长,充分利用差异势能,实现互助合作,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目标。45分钟的课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环环相扣展开教学。授课后评课老师及时给出了改进建议,虽调动了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模式太单一、如何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提升高度,实现拓展提升进一步展示出突破呢?也引起了自己的思考。

第二次执教文言文《卖油翁》便在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基础上,增加了自我表达、自我质疑环节,改为预习——自学——质疑——点拨——讲授——生总结——师补充这样一个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过程。从课前的构思、课程预设到课后的反思,多少个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之后的提升,犹记半夜梦醒之后思课的冷静,初次尝试失败后的心痛,你要飞得多高,必先做好跌落的苦痛准备。“芯动课堂”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拨开云雾像我们深情走来。

2.把发现和发展学习兴趣作为任何教学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则

“芯动课堂”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跳出纯课本的知识教学模式,将社会生活能力、生命质量的提高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方位的成长。

我们的语文课一改严肃面容,收起说教锋芒,让学生自主探讨索求质疑,用自己的学习体验代替教师单一的“一言堂”,有思考、有注入,有生成,有输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形式活泼,不拘一格,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目标,将生命成长的点滴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关注了学习个体的体验,师生理念上得到了更新,教师观念上有了“我要改变”的强烈意识,大胆放手;学生表现上有了“我要表达”的诉求改变,客观上构建起了学生学科素养,真正形成了为生命负责的教育观。

在执教《望岳》一课时,便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解读诗词,从诗人介绍,泰山风光、诗文赏析都进行了尝试和突破,以前老害怕学生做不好、做不到自己心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次的尝试之后,发现只要给布置任务合理,合理指导,学生完全可以做到代替老师进行初步解读,这个过程会比较磨人,需要多次指导,但学习不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提升的过程吗?

3.把教学兴趣、教师兴趣作为兴趣教学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家杜威说:“给学生留下最持久印象的教师,能够唤起学生新的理智兴趣,把自己对知识对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有探究的渴望,找到知识的动力。这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事。”[4]

经历了“芯动课堂”浪潮洗礼之后,现在的自己在授课前必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篇课文哪些知识是学生知道的(一提带过),那些是学生有困惑的(重点讲),重点讲述的过程中那些是学生初步能达成的目标(学生自我思考、小组合作),剩下的核心内容带领学生一起研讨,这样的一节课循序渐进,难易结合,充分做到了心中有数,有针对性。

当然,语文课的课型多样,还需要不断开发思考,任何一劳永逸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思考、不断琢磨才能根据本班学情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师生的一条学习前进之路。

猜你喜欢

尝试目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