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设置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11-27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崔纪平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崔纪平
教师在议题设置教学模式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本文分析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议题设置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议题设置教学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有些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过度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与时事联系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些教师还无法将社会中的新元素引入课堂中,没有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在议题设置的课堂上,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当前有些政治课堂不能顺利推动交互式主体关系的进行,不能突出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议题设置教学模式关注大众媒体的聚焦点,没有突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降低。
3.政治课堂设计过度依托教材,忽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议题设置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度关注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议题设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常识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模式时关注教材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关注不足,使得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议题设置教学模式的措施
议题设置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去感受和学习社会热点问题背后蕴藏的知识和理论。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到学生的需求点,让其真正地将知识学习与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带领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使其正确鉴别社会新兴文化,科学整合自己的能力。
除了创新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外,教师也可以丰富作业的种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接触社会热点问题。在课下,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生活反思、社会思考,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提高自我的各种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时刻关注社会舆论的倾向,反思社会议题,在政治课堂上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作业研究的成果。教师在此期间进行教学点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积极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谈一谈你对“钓鱼执法”现象的认识。为了完成这一作业,学生会主动地关注媒体中提到的“钓鱼执法”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政治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分享。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进行肯定,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高中生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看待社会现象,科学辨别网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或观点。这样,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在政治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成为政治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突出议题设置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其认识到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真正地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理解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