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管理角色
——墨菲定律的启示
2019-11-27吴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吴爽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一 墨菲定律的含义及启示
统计学中有一则公示: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 >0),则在n 次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n=1-(1-p)^n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论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p 有多小,随着活动重复次数n 逐渐增加,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越高,甚至接近于“1”,即必然将会发生。这一结论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墨菲提出,并应用于安全管理。69年前,墨菲在空军基地进行MX981 人类加速度极限测试实验时发现,竟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 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导致实验失败,于是墨菲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做出了著名论断: 如果有两种或以上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这一论断在长期的实践管理中经检验具有正确性,人们将其称为“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警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提高警惕警钟长鸣。管理者对待潜在危机有不同心态,第一类人认为既然危机事件必然发生,个人难以作为;第二类人认为危机的防范必不可少,虽不能避免发生,但有效的防范和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危机,并将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正确的应对方式应为后者,既不悲天悯人消极怠工,又不麻痹大意疏忽轻视,而是积极应对有所作为,确保安全稳定为工作底线也是第一职责。
其二:思想决不轻视小概率事件,处事基于事实而非基于经验。因为墨菲定律中意外事件发生概率P 非常小,因此容易引起忽视,在思想观念中容易产生“这次活动不会出事”的想法而麻痹大意。而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觉导致了意外事件的发生。譬如,参加郑州2018 航站的美国特级飞行员,在前三次通场中正常发挥,却在最后一次表演时因失误而坠机;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高达97%,却于1996、1997年连续两年中出现发射失败事件。此类事件成因虽原因复杂,但也从侧面验证了小概率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在存在心理疏忽或基于经验而非事实判断之时。
二 高校危机事件分类及成因分析
高校日常学生管理中的“墨菲定律”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任何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以高校危机事件的内容来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人身安全事件,如学生突发重病或车祸、打架斗殴、食物中毒、火灾实验爆炸、自杀自伤事件等;二是财产安全事件,如偷盗窃、财物遗失、网络诈骗等;三是校园秩序事件,如网络舆情失控、学生集体罢课、聚众示威、非正常请愿等。每次突发紧急事件的发生让人措手不及,日常管理中总有疏漏,个体性事件中学生存在敏感性、抗挫能力差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群体性事件中存在学生“盲从”、缺乏判断力,外界不良势力影响等问题。
危机事件归因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问题及个人问题。首先大学生爱国主义强烈,单纯冲动,易以不合理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并因国际关系问题引起的不稳定事件,如抵制“日货”、抵制“韩流”等。其次社会失范及网络负面舆情也将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再次高校内部问题,如扩大招生带来学生构成多样化,而相应管理服务制度不完善、应急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学生诉求未能及时满足,如宿舍管理、教学质量问而引起不满。此外学生家庭影响。此外,大学生出于步入社会过渡期,对于学业、心理、经济、情感、就业等压力的抗压能力尚且不足。同时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对子女的过度保护造成学生的身心脆弱、不独立等,因此容易引起心理失衡。此外由于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引发了一些事件,如打架斗殴事件、盗窃事件、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自杀、投毒事件等。
三 困境应对
因此,辅导员如何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把控风险,对墨菲定律进行“破局”成了关键所在。
1 因势而谋,跨出思维囿限
墨菲定律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越害怕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学生工作纷繁复杂,一不留神容易百密一疏。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预判大势,“思人之欲思而未思,言人之欲言而未言”,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维。
比如一些看似简单问题,如学生纠纷中,往往包含着不同学生的利益驱使、也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如能解决则多方受益,而如果无法解决甚至不愿解决,则容易积恶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解决学生问题当以学生为中心换位思考,全方面掌握信息,辅之以引导与协调,最后继续跟踪观察直至平息。
据此反推,需要明确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论语·子罕》中“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当为行为准则,不凭空臆测,不较真死板,不固执己见,不自我中心。在工作中树立全局观,谋定而后动,牢牢掌握“三情”。
吃透“上情”,扎牢理论基础,拔高自我思想高度,辅导员虽为基层岗位但确需深知工作要有艺术性和技术性,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当自我提升到一定高度,处理各项工作时将游刃有余。虽然工作繁忙,但如果所有人的起始值为“1”,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为“1.01”,放松自我为“0.99”,二者仅差距0.02,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一年365 天后1.01 的365 次方为37.8,0.99 的365 方仅为0.03,两者相差竟达1260 倍。量变将引起质变,任何事加上“坚持”二字就会发生奇迹。
把控“下情”,正确的决策来自对学生群体的精准把控。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的反馈都将成为出现突发事件时的处理依据。有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但对于“下情”的把握将有助于迅速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高效高质解决问题。
掌握“外情”,远者家国大事应事事关心,近者食堂饭菜住宿热水应事事留意,学生关注的热点、喜爱的影视剧、动漫、明星、游戏、表情包应多少了解,自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提出对中国的“奶头乐”战略后,中国的年轻一代更有娱乐化现象。尤其是新进大学的“零零后”们很多从小就是“网民”,手机从不离身,娱乐八卦随口就来,而家国大事却鲜少有人关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辅导员在了解学生所爱的基础上,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学生跟上主流思潮,才能有力量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培养学生成为心系祖国的合格接班人。
2 应势而动,寻找纳什均衡
在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分清事情的态势,知而后行,施之有据,防之未然,行之有方,举之有证。涉及学生可视化利益的工作,比如评奖评优、贫困帮扶等,需要厘清原则,把握规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尽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以带动学生积极性,保障工作效果。
辅导员工作范畴中也有强制性、规则性的工作,比如抓课堂考勤、查宿管理、绩点学风等。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学生有抵触情绪或不合作的情况。比如有一位学生遇到学习困难问题却羞于求助老师,在学期结束遇到挂科情况时,辅导员老师直接联系家长反映挂科情况后,导致学生不仅春节没敢回家,更是对后续学习完全丧失自信与兴趣,最终退学。在这样的案例中,辅导员在未与学生先行沟通的情况下和家长站在了同一方,学生和辅导员不可避免成了博弈论中对立的双方;而进一步想,如果此案例中学生因不敢回家而产生了人身安全问题,又容易使辅导员与家长成为博弈轮中对立的双方,最终导致的都将以“零和博弈”收场。
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辅导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灵活应用策略,寻找“纳什均衡点”,尽量让双方都获得最优反应。比如案例中辅导员希望通过家长合作配合向学生施压端正学习态度,但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前首先应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与父母关系,通过与学生交流确定学习困难原因,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还是情绪情感上出现问题,再尝试点对点、面对面帮扶解决。
3 顺势而为,敢于担当
老子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懂得顺势而为,深入学生群体,为人师表,以德行服人,成为千河百谷的归顺之处,成为学生愿沟通、能沟通、易沟通的思想政治引领者。
当“墨菲定律”中蘸有果酱面的面包确实掉在了地毯上,事实既已发生,就应遇事不怕事,处事不慌张。扔掉这片面包,清理干净,再来一片未尝不可。在工作中,在充分预防、积极沟通的基础上遇到突发事件,应分析形势,积极应对。作为一线辅导员,有责任为学生保驾护航,处理学生问题时放低自己,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在应对问题时,未尝不是一场最好的自我修炼。
所谓“赢”者,“亡”为常思忧患,“口”为沟通不断,“月”为时间精准,“贝”为价值领航,“凡”为放平心态,在墨菲定律的警示下作为学生工作者,当常怀危机意识,解决本领恐慌,把握时间节点,以“双赢”思维解决问题,为祖国培养新一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