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研究*
2019-11-27焦君瑞
焦君瑞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高等特殊教育受到极大的关注,无论是招生规模和专业数量都在快速增加,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开始招收以聋人为主的残疾学生。在这种聋人高等教育欣欣向荣的情况下,教育质量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聋人学习专业课程一项基本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着高等特殊教育的质量。
2.聋人大学生书面表达的现状及问题
2.1 书面表达学习态度良好,但抽象的表达能力不足。虽然书面语并不是聋人喜爱的交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聋人缺乏对书面表达的兴趣。反之,在教师的教学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或对他们有即时性的帮助时,聋人会拿出百分百的热情来面对学习,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可能源自于他们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词汇量匮乏,词不达意。笔者曾向部分参与访谈的聋人大学生提出了一个叙述性的问题。
笔者:“描述一下你最想从事的工作”。
聋生:“找有关专业的工作”或“做当老师”或“只是能努力挣钱就行”或“最轻松的工作”。
以上对话中可以看出,聋人对于职业的认识和表述不足,词汇量匮乏,缺乏对社会各类职业的相关认识。
同时,在探究聋生的词语积累时,请他们写出能够描述他人样貌的词语,有85%聋生写了美丽、漂亮、好看等常用词汇,12.3%写了妩媚、大气、立体等较为多元的词语,只有2.7%的聋生写了“顾盼生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更加诗意的词语。
2.3 语法使用不当,句子成分残缺。笔者向部分参与访谈的聋人大学生提出了一个叙述性的问题“描述一下你最想从事的工作”。聋人大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找有关专业的工作”、“做当老师”、“只是能努力挣钱就行”、“最轻松的工作”等。这些回答对于键听人来说是能看懂的且并不影响交流。但这些回答都是不成句的,整个回答可以说是用简单的词语拼凑起来的。这说明聋人大学生习惯了手语这种简洁、直观的表达方式而忽视了书面语的完整性,不能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2.4 词性缺失、混用、错用。不少聋人在使用数量词时有数字却无量词,在聋人的书面表达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人给了一牛奶,我狂喝十几下”。
同时,聋生书写的句子经常缺少虚词和连词,在书写时习惯按照手语的表达方式只写句子的关键词,这就造成了句子简短单一,缺少必备的连词和虚词。
3.提高聋人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建议
基于对聋人大学生书面表达的诸多问题和现状,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行专业的书面表达训练。聋人书面表达能力不是简单的写写笔记、做做作业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笔者以为最好结合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论文写作训练来进行锻炼,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每学期的专业课考试,可以通过对专业问题结构化的书面考核,来锻炼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抽象概括的水平。
3.2 多与健听人交流。很多时候,学校和学生家长出于对聋人安全的考虑,将聋生束缚在学校、家庭等狭小的社交范围之中,周围都是熟悉的人或懂手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手语就成了聋生与他人交流的主要的交流工具,聋生自然不重视书面语言的作用。因此,必须尽快跳出聋人的小圈子,让他们投入到主流社会之中。具体来说,包括到校外去认识健听人朋友、到社会上参与兼职、写日记、逛街购物、微信聊天、看有字幕的电视节目等,多接触、多领会和勤使用,在生活中体会书面语言的魅力。经过不断的学习,最终提高聋人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3 规范聋生的手语表达。聋人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手语都是有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使聋人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看懂老师或翻译人员的手语,写文章时也常受地方手语或新创造的手语的影响,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和学生共同学习、使用规范的中国手语,及时沟通手语的涵义。
3.4 转述手语故事。此方法是北京联合大学吴玲老师率先提出的,在笔者看来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在课堂上播放手语故事视频,学生对该视频进行提问,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之后,在教师简单用手语概括故事内容后让学生开始转写。要注意的是,在转写故事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完成转写。最后,教师要在学生转写完成的故事的基础上对整个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修改与评价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