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初探

2019-11-27杨剑锋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古诗人文传统

杨剑锋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铁厂镇中心学校 贵州 遵义 56313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积极挖掘语文教育中可渗透文化教育的元素,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改变现代孩子过度追崇西方文化而摒弃传统文化的不良社会现象,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提出,要求现代教育应当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功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落实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文化的角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思想、文字、语言等,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1.2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以传统节日为例,当前的很多年轻人,对万圣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的追捧力度远远高于了中国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以至于每到圣诞狂欢夜,国家还得出动大量的警力维护安全秩序。当中国青少年对西方文化的追崇热度远远高于民族文化时,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教育肯定是其中一个首要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读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发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认知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有传播者。这样,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从小学生开始,代代相传,实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效果。

1.3 有利于改革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师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人文教育缺失的现象,让教师从工具、人文两大角度开展语文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一直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印象,但其实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乐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现有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乐趣,以有效增强他们学习这种文化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古诗,通过自己初步的理解将古诗中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可以验证自己最初的想法,了解古诗中的乐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知道这首古诗中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奇思妙想及聪明才智,学生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所改观,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有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本身,初步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许多的古典诗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

2.2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材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在教授《诚实与信任》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精神,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传授学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找回本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拓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最终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过渡到现代精神文明教育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2.3 结合古文诗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对于学生而言,在开始接触时是有趣的,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短句的形式来叙述一件事情或描写一种景物,并且古诗词具有朗朗上口、容易背诵的特点,这也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性相匹配。例如大部分古诗词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这与它在被创作时注重押韵以及结构性密不可分。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押韵”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押韵、怎样做到押韵,这样学生在学习完一首完整的古诗之后,不仅可以掌握其相关的内容,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作,训练对押韵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韵律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人文传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拟古诗”之我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