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架构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2019-11-27侯吉芬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导语意境

侯吉芬

(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一完全小学 青海 大通 81010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在是一种落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而且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并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立足于让学生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了一个突破口。由于教学面向农村孩子,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及阅读量较少的客观问题,近几年来,在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教学中,我一直重点实验:课前五分钟架桥梁——喜欢阅读。经过反复实践,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所进步。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四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读时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五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自己解决,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教学任务完成得较轻松。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通过语文教师尽显语文这门学科魅力,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语文成绩优异,并不仅仅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更多的是汲取课外的知识。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做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充当连接学生与文章的桥梁作用。

总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发现、去积累、去探究,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导语意境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导语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