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分享—以梅沙小学“人工湖湿地—认识植物”项目式学习为例

2019-11-27姚毅锋

名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工湖项目组批判性

姚毅锋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广东深圳 518083)

引 言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它是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笔者在2016年广东省小学科学骨干培训班上,跟吴向东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经过自己的内化,笔者在盐田区梅沙小学进行了“基于社区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用批判性思维指导项目式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不断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质疑与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把批判性思维和一般性思维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一般性思维常常是轻信、接受习惯或流行观念,但不质疑;批判性思维强调独立思考,经过全面探究证据,严密推理论证等“我思”的过程[1]。

一、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寻找合适的项目

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在学校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研讨会上,有教师提出做桥梁模型、鸟笼模型等常规方案,但最后还是把项目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

在学生上交的多个项目提议中,有一位学生提出:在深圳大梅沙这个寸土寸金的旅游区,为什么会在校园门口出现一个疑似的“烂地”?

校园门口的“烂地”存在已经快8年了,教师都没怎么留意,笔者也是一个“一般性思维”的代表,觉得“存在即合理”。面对学生这个有意思的问题,项目组教师跟学生一起头脑风暴:“烂地”叫什么?存在合理吗?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查找资料、质疑等,最后师生一起提出“社区资源项目式学习”:梅沙小学是以身边的、现实的“社区资源”为主要载体的,通过多学科教师的介入,培养学生从小了解身边资源,动手解决社区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以此改造、保护社区,成为社区的主人。

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聚焦项目的探究范围

项目组教师和学生根据前期对人工湖湿地探究的经验,在开放思想的前提下,对人工湖湿地可探究的内容进行了解析、分析、评估和自我校准,并运用杜威的“反省性思维”(ref l ective thinking)——批判性思维的探究模型定义问题,把期望转变为可能的、合意的结果,形成所确认目标可能方式的假说,想象地思考实施这些假说的可能后果,最后确定把探究的范围聚焦为“人工湖湿地——认识植物”,使其成为第一期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三、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已由静态、封闭的状态走向动态、开放的状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成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标准[2]。在“人工湖湿地——认识植物”项目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教师秉承着“生成性问题生成性解决”的原则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例如,第四小组的学生经过探究得知人工湖湿地中,芦苇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在2018年3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芦苇被人砍了,当时学生非常恼火,对笔者说:“老师,不得了了,本来就不多的芦苇被工人砍了。”当笔者跟学生来到现场时,芦苇被砍得只剩下根部了,当时有几个学生掉下了着急的眼泪。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普遍都是一般性思维,认为芦苇被砍了就没有了。当时作为辅导教师的笔者,顺着学生悲伤的心情也“谴责”砍伐芦苇的不对,之后笔者建议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人工湖湿地的管理者,你为什么要砍伐芦苇呢?学生在之后的两个多月主要以查阅资料、访问人工湖湿地的管理人员、撰写保护芦苇建议书等形式进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在砍伐的芦苇根部长出了新的芦苇,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春天来了,砍了老的芦苇是为了长出新的芦苇,如果当时不是指导学生换位思考,估计学生都会跟砍芦苇的工人“闹”起来。

再如,第七小组的学生发现人工湖湿地有一定数量的大薸存在,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大薸原来是入侵性植物,会对人工湖湿地的植物进行绞杀,因此小组学生决定,马上写一份建议书给人工湖湿地管理处,建议全面清理人工湖湿地里的大薸。面对学生这种爱恨分明的感情,我们项目组的教师并不着急否决学生的做法,而是提醒学生观察思考:人工湖湿地管理处有没有对大薸进行处理?难道大薸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学生在后续的探究中发现,其实湿地管理处会定期清理大薸,但绝对不会完全清理,学生深入探究之后发现,大薸根部非常发达,可以直接从污水中吸收有害物质和过剩营养物质,从而净化人工湖湿地水体。

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小组“湿地植物管理组”,由于人工湖湿地从表面上看真的是杂草丛生的一片“烂地”,跟我们美丽的大梅沙景观相当不搭,学生想做一次设计师,把人工湖湿地的植物重新部署。项目组教师和学生对这个想法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反对重新部署的理由是人工湖湿地的生态是非常和谐的,特别是冬天,有多种候鸟来过冬。最后,我们项目组请来盐田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对人工湖湿地的上游、中游、下游的水质进行了测量,之后发现经过人工湖湿地的过滤,下游的水质达到了自然二级水的标准,原来看似杂乱的“烂地”,其作用是正面的。通过这一验证过程,学生感到提出质疑是对的,但要用事实来验证质疑的可行性,最后第七小组把重新部署改为优化布置。

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分享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探究,学生基本解决了本组的问题,完成了一个作品。分享时,学生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小组的作品是最好的。在分享活动之前,笔者提出分享的要求:要客地观分享本小组问题解决的过程和作品的作用,要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过程是否完善、作品是否需要修改。有了这些要求,学生就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分享的过程既激烈又和谐。

结 语

由于“人工湖湿地——认识植物”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指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被盐田区教育局推荐参加由中国教科院STEM中心主办的“2018新时代未来教育与项目式学习高级研讨会”,并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的项目来自身边真实的社区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完善自己的方案和作品,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人工湖项目组批判性
标出位置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人工湖
人工湖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