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性实践 构建丰润的语文课堂
2019-11-27吴丽霞
吴丽霞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中心小学,福建武夷山 354303)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道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也应是学生生活中的指引者。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德性实践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1]。
一、研读教材,探寻德育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将德性实践贯穿始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篇目都可以作为教师进行德性实践的素材,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将德性实践融入语文教学中。同时要注意方法,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仔细思考语文教材和德性实践之间的关系,确保德性实践不流于形式,而能充分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提示“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来组织德性实践。在教授本单元《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领学生诵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创设德育情境。这是一篇文言文,除了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外,本节课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体悟司马光的精神品质。然后通过想象补白,在使故事更丰满的同时,使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经过以上两个活动,教师提问: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很容易回答“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然后,再次诵读《孔融让梨》,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十分有益。
二、优化教程,确立德育渗透点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性实践,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识字教学、朗读训练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日记、作文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德性实践。
朗读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灰雀》一文,课文中有一段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在分角色朗读前,教师要解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文本人物产生清晰的认识,如读到“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时,教师要进行指导阅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惋惜、着急,能够通过阅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再如,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握汉字蕴含的深刻意义。如在教授“孝”字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古人造此字时,将“老”字和“子”字放在一起,就是告诉年轻人应以老者为尊,使学生形成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通过汉字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字形结构,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三观”的塑造过程。通过识字教学渗透德育,也是一种对教师素养的提升。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正是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创新训练,丰富德育增长点
课堂演讲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演讲进行德性教育,把握演讲主题,充分挖掘学生演讲中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通过内容丰富的讲述,总结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2]。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素材可以是时事新闻、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等。如一名学生进行演讲,为同学复述了“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水滴石穿”的故事作为学生的德育教育素材,让学生说说从中体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该故事赞美了“持之以恒”的精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坚持以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故事都可作为课前演讲的素材,这是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德性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前三分钟的展示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演讲材料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到不同的人生道理,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拓宽实践,建立德育延伸点
对小学生德育的渗透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结合学段特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组织具有正面引导性的活动。
语文教学不能忽视人文性,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失为德育教育的好素材。例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先组织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端午节的习俗等,学生在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设置有关传统节日的活动。如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包粽子,通过对传统节日美食的传承来感受节日氛围。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对端午节的印象更为深刻,体悟更为真切。若赛龙舟活动受限制不能进行,教师可以选择其他可以锻炼凝聚力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或多人跳绳活动,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结意识。在举行拔河或跳绳活动时,教师还可以设置“最佳团体奖”等奖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活动,学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形成了集体意识。
加强对传统文化节日内涵的学习,是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明确端午节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组织拔河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团结的认识,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组织包粽子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感受团体的能量,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 语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德性实践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教学过程与德育过程进行巧妙的结合,让学生在德性实践中感受到知识和快乐。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贯穿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德育思想,为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基础,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