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开拓,砥砺前行
——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2019-11-27

大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史年鉴教授

张 云 邸 铭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编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连续出版物,自2016年第一本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三部。2017 版与2018 版新增的“新闻传播教育史钩沉”专栏回忆了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的再现。为后人研究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留下宝贵的一手文献,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及意义。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编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连续出版物,自2016年第一本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三部。

2016 版的年鉴由总论篇、平台与人物篇、成果与政策篇三个版块组成,侧重于对整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的综述。2017 版年鉴在延续2016 版的体系结构和叙事风格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其一,将大跨度历史综述改为年度综述;其二,增加新专栏“新任院长施政方略”;其三,首度以学术地图的形式综述新闻传播教育区域发展概况;其四,以“他山之石”栏目介绍国外媒介融合背景下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举措;其五,新增“新闻传播教育史钩沉”专栏,由见证人和亲历者撰写回忆文章,按迹循踪,考证再三,还原历史真相。2018 版年鉴在继承2017 版的整体框架与风格的基础上,在体例、考订、内容、文笔、印制上精益求精,积微成著,出版约1,100 页鸿制篇幅。

作为一项全国规模集体协作的大制作,年鉴凝聚了编者和作者的心血。编纂的年鉴,全面、系统、客观、连续地记录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问题、新成就、新经验,时过三载,循序渐进,成为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当代历史,维护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文脉,为后人研究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留下宝贵的一手文献,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及意义。

其中,给笔者触动最大的是2017 版与2018 版新增的“新闻传播教育史钩沉”专栏。撰写该专栏的作者是一些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一辈学者,他们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证着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他们对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的回忆,是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的再现。

在2017 版年鉴中,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回忆了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立的过程,这是对新闻传播学由二级学科升至一级学科重要节点的再现。他在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议信中说:“针对新闻学科与高等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地位不相适应,建议将新闻学学科由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升至一级学科。”

天津师范大学孙瑞祥教授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亲历了美国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的面对面座谈会,施拉姆对中国的访问,被喻为“传播学进入中国的破冰之旅”。泱泱大国,海纳百川,施拉姆的“教育传播理论”首先在中国公开发表,而不是在美国。

暨南大学刘家林教授讲述了1983年“人大”新闻系教师进修班成立与发展的情形。“人大”新闻系配合中宣部创办的新闻史论教学师资培养班,为全国新闻教育机构输送有生力量,不少学员成为当今新闻学界的骨干力量、领军人物。无论从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新闻事业大发展,还是从新闻教育事业自身大发展的角度看,1983年“人大”创办新闻系教师进修班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南京大学段京肃教授回忆起“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筹备的经过。由于兰州大学新闻传播系领导班子换届、会议审批、经费等种种原因,会议的召开一波三折,但在各方的支持与坚持下,水滴石穿,时隔七年,会议最终成功召开。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学术探讨,第二阶段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传播遗迹、遗址进行考察、考证。即使从今天看来,会议讨论内容也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和意义,会议的举行是兰州乃至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空前的盛事。

在2018 版年鉴中,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回顾了他亲历的两次新闻教育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都在中南海举行,第一次会议为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下达了《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正式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兴起和蓬勃发展。第二次会议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章程》,确定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全国新闻教育工作者,交流和探讨高等新闻教育的经验和规律,提高新闻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为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回顾了当年撰写《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年表》编写出版始末。忆往昔,70年代末80年代初,信息资源匮乏,加上求学时的时间紧张,撰写该书并不顺利,但作者焚膏继晷、兢兢业业,最终在毕业前完成了40 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年表》一书。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大篷车课堂”的源起与发展。他认为,微博并没有掌管世界,微博最终会被“慢新闻”超越,“慢新闻”是一种有深度、有文化、增长见闻、教育性强、值得思考并且可读性强的新闻写作。他强调以实践为主的“作坊式”教学,支持跨文化对话和跨学科学习的课堂。

复旦大学退休教授姚福申通过口述,由他人代笔的方式回忆了他的职业生涯。在文革期间,姚福申教授被划为右派,被平反时,学业已荒废20 多年,但他凭借资料室的工作机会,排除万难,深入学习,重新丰富了学识。他纠正了当时“邸报”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的误识,根据史料证明,真正的“邸报”始于唐朝末年,如今已成为中外学界的共识。

天津师范大学孙瑞祥教授撰文纪念因公殉职的天津师范大学许椿教授,许椿教授是天津首位广告学专业主要创办人和首任专业主任,为了办好地方院校的广告学专业,许椿殚精竭虑、乐此不疲,他曾说过,“人这一辈子只能干好一件事,我就认准广告了。”2011年12月20日15 时,许椿老师授课时突发脑溢血倒在讲台上,经过35 个小时抢救不治,离我们而去,终年53 岁。许老师人生的最后一句话留在了他心爱的讲台上:“对不起大家,我不能给你们上课了。”

峥嵘岁月,历历在目,我等之辈,岂可辜负!“新闻传播教育史钩沉”只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其中一隅,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厚重性及历史性。如今,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改革的档口,记录过去,面向未来,开拓创新,是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教育史年鉴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蔡元培构建教育民主决策制度的尝试
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思考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恐怖的教授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