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7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刘海军
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刘海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是各种阅读方法中的一种,它是指在阅读中围绕某个字词、某段话、某种风格、某个主题、某位作家等任务,联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甚至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形成信息群的思维过程,能够使阅读利益最大化。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践,对比较阅读的策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探讨:
一、比较阅读的优势论
1.突破了局限性
比较阅读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由此及彼,从一篇向多篇拓展、从文本内部向外部拓展,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由点到面、由深入浅地触类旁通构建了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用教材学语文”。
2.深刻了思维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思维发展等的影响。”比较阅读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向主动拓展,认知方式从单一向多元拓展,思维从浅显向深刻拓展,学生思维的流畅度、独特性、深刻度、批判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比较阅读的原则论
1.实效性原则
比较阅读的实效性原则意味着教师要精选材料,并去繁取精。设计比较阅读前,教师应扪心自问:本次比较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比较,学生在哪些方面能得到提升?比较阅读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本次比较阅读有效吗?哪些方面还能调整?例如,苏教版教材收录了多篇杜甫的诗作,如《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前出塞》《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这六篇诗作分成两大类,前三篇写景,后三篇军事题材。如果从中选出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比较阅读的话,《春望》更胜一筹,因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喜”,而《春望》为“悲”,诗人的“喜”和“悲”都与国事有关,都能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比较,收获更大。
2.发展性原则
比较阅读应立足“发展”二字,如发展学生比较的意识、比较的方法、比较的能力、比较的思想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也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在比较阅读中,以课文为依据进行扩充研读,学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分享中,通过比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通过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的比较,学生明白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听到收复山河后的喜,后者为忧国忧民的悲,懂得了相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表达的力度等也不同。
三、比较阅读的方法论
1.遣词比较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比较用词的精妙开始,在深入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换词练习,学会推敲。遣词的比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理解词汇,还可以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在写作时学会准确用词,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描写了小女孩5 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前4 次都是擦燃的“一根”,为什么最后一次擦然“一把”?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这里的遣词比较中,学生经过讨论辨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是多次失望之后的极度渴望留住奶奶而孤注一掷的心情,表现了小女孩的绝望,正所谓“幻想越美好,现实就越残酷”,也读懂了安徒生“对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对贫富不均现象的憎恶”的情感。在遣词比较中,学生能够提升欣赏水平,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手法比较
不同的写作手法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子中比较写作手法,可以深化学生的感知,在写作手法的比较和选择中,领略作家的写作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例如,《船长》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船长的第二次命令中探究语气、句式等,通过改写句子后发现还是原文中的句子简短有力、节奏明快,从内容与语言、从人物与语言的相互融合中,能够感受到一位临危不惧、果断的船长形象,这是写作中的“言为心声”。
3.结构比较
不同的文章适合的结构不同,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适时分析什么样的行文结构适合什么体裁的文本,最终达到大胆创新文本结构,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船长》是一篇小说,从字里行间,在与船长的心灵对话中,学生感受了小说的魅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结构来改写这篇文章,如独幕剧、剧本等,学生在不同行文结构间转换,再次深刻了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的典型事例的魅力所在,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提供了契机。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比较阅读的优势,遵循比较阅读的原则,并运用正确的方法,一定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教学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