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2019-11-27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港口小学李永钦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港口小学 李永钦
《小猴子下山》这篇看图学文的课后作业提示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其中,“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是理解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看懂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每句话,理解其意,明白小猴子下山到过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以具体事实为线索,探寻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原因。难点的突破可采用层层击破法。每层各有侧重点,从观察到语言,从图到文,从段到篇,最后落实到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上,这样使语言和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一、从图入手,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开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逐幅观察图画,并试着口述图意。第一幅图,教师要具体指导,要求学生看清: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表情怎样,怎么做?然后把这几点连起来说。第二至第四幅图,要求按第一幅图的观察要点进行观察,同时注意抓住每幅图的重点:第二幅图是丢掉玉米摘桃子,第三幅图是丢掉桃子摘西瓜,第四幅图是丢掉西瓜追兔子。第五幅图侧重观察小猴子的双手和表情,突出双手空空,一无所获,很后悔,很不高兴。在逐幅观察、口述的基础上,把五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以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个完整的了解。
二、从文入境,具体感知事情经过
学文时,要一段一段地读。每一自然段都要对照图,理解主要词语和每一句话。同时要强化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对照图,想想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2)用表演法理解“掰”“扛”。(3)重点理解:为什么掰玉米?(又大又多)为什么扛着走?(猴子小、玉米大)(4)小猴子心情怎样?要怎么读?通过范读、仿读、自读等形式,体会到应读出惊喜的语气。其中,“走到”“看见”“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掰”“扛”等要读重些。
第二自然段:(1)学生边读边想:小猴子怎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怎么样?心情怎么样?怎么做?(2)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扔”与“摘”,可借助多媒体或借助表演法指导理解。(3)朗读指导。
第三、四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填空作业:小猴子看见( )又大又圆,非常( ),就扔了( ),去摘( );看见( )真可爱,非常( ),就扔了( ),去追( )。(2)讲评填空作业。(3)学生练习朗读,体会兔子的高兴心情。
第五自然段:(1)在学生看懂图意、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着重指导理解: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学生回答最初可能不得要领,如“小兔儿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老师应为学生理清思路:为什么小猴子掰过玉米却没有玉米,摘过桃子却没有桃子,摘过西瓜也没有西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办事没有目的,有始无终是小猴子空手回山的原因。(2)指导体会小猴子空手回山的心情:小猴子空手回山,心情怎么样,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3)指导朗读“树林里”后面作稍长停顿;“不见了”要读得轻;“只好”“空着手”也要重音轻读,表现小猴子的后悔、难受的心情。
必须指出,在逐段讲读前,应有初读全文,对照图,读准音,讲读后要有全文的朗读。
三、比较异同,深入探寻课文的内涵
在逐段讲读的基础上,应运用比较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知。
(1)“异”的比较:小猴子在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小兔时心情怎样?空手回家时心情怎样?
(2)“同”的比较: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小猴子有哪些动作?哪个动作相同?(扔)一路“扔”的结果怎样?
从上述比较中,学生认识到小猴子从高兴到不高兴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即不知道自己要办什么事,办起事来有头无尾,结果只能是什么也得不到。
四、图外想象,强化对课文内涵的认知
为了强化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认知,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老师可让学生在学习图文的基础上思考:(1)假如你遇到小猴子空手回山,你会怎么对他说?(要求学生说具体些,如“扛玉米回山,再下山玩”等)(2)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怎么做?(吸取教训,想要什么东西就到什么地方去;把一件事办好了再办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