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定教 逆向备课—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考核要求的教学设计
2019-11-27王芳
王 芳
(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浙江衢州 324200)
引言
崔允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从课时到单元的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进行设计[1]。这种思维设计会使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性更明确,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如何开展逆向思维设计下的核心素养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考试命题的考核要求出发,为了使学生达到考核所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可分解考核要求,使其成为一个个单元或课时的总体教学目标,然后设计课时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
一、核心素养下的考核要求
核心素养下的考核要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水平是指每个素养都分为三个等级。核心素养的试题更强调基于真实情境,试题和答案具有开放性。若教师只关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没有关注最终评价目标,学生很容易出现在课上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不会做作业的现象。这就如造房子,若只埋头砌砖头,不看最终的设计样式,就容易偏离设计图纸的构想。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不时仰望星空。因此,应从试题的考核目标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二、“逆向备课”理论依据
当代美国教学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麦克泰(Jay McTighe)十余年来通力合作,积极倡导“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2]。UbD的核心是“意义学习,理解为先”,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使更多学生持久而深入地理解他们要学习的知识,是一种“以终为始”,以学习结果为出发点的逆向设计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该理论提出了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确定恰当的评估方法以及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的三个核心阶段。其核心理念是围绕核心概念(Big idea)和核心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围绕要求知识迁移和应用的真实性评估任务来设计教学。
三、“逆向备课”设计步骤
一般设计的基本程序为分析试题考核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依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逆向备课设计步骤为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如何证明实现了预期目标→围绕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的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这样一来,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评价不再只是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检测,两者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模式,不断促进目标的达成。这符合新课程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逆向备课”设计应用
以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知识与智能”部分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以评定教,逆向备课”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
1.分析评价试题,获得考核要求
试题示例:2017年1月的一期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百度的人工智能“小度”在人脸识别中战胜人类“最强大脑”。2017年8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机器人钢琴家泰奥完胜人类钢琴家罗伯特。2018年11月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1)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预测哪些行业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并阐述判断的理由。
(2)以“AI合成主播”为案例,剖析其主要采用的技术。
结合学业要求,分析试题的考核目标可知,第(1)题的考核要能指向信息意识核心素养水平1;第(2)题的考核要能指向计算思维水平1。
2.根据学生水平,获得预期理解
水平1的学生可能会回答:(1)人工智能不仅影响岗位职业,还可能影响到生活就餐、医疗、学习等。人工智能可能替代的职业有播音员、接线员翻译、客服、司机、医生、快递员、银行职员等。理由是现在已经有无人汽车、无人快递机、网上支付、无人餐厅、超市等。(2)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人脸特征提取、唇语识别、人脸重构、情感迁移等技术。
(二)确定教学与学习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考核要求可知,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安排如下。
单元目标1:什么是人工智能,它有哪些技术?第1课,了解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第2课,了解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视频处理技术;第3课,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智能机器人。
单元目标2:人工智能有什么作用?它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第1课,了解智能机器人将会替代人类的职业;第2课,了解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时的应对方法。
2.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明确相关教学目标后,确定规范的、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成为第二要义。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1)能辨别出个人学习、生活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2)能剖析典型人工智能实现原理和技术;
(3)能客观地分析人工智可能替代的职业;
(4)了解掌控人工智能的方法与途径。
(三)按学习目标设计评价
我们应用什么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哪些标准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来明确教学评价,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达到教师的预期理解情况。评价设计应与学习目标一一对应,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目标体现的是成果,而评价应是学习过程和所达程度的整合,最终得出的学习目标可操作并且可测评。
(四)设计教学与学习活动
在明确教学预期和评估方法后,接下来就要设计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是在评价设计的基础上呈现和实施的,它的实施要与前面的评价设计一一对应,在活动中要体现评价,且评价应时时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思考根据考核目标学生需要完成哪些活动,更要基于目标考虑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以评定教,逆向备课提倡从终而始,从新的视角出发,即从目标出发设计整节课的教学环节,避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迷失“初心”。逆向教学设计明确了教学方向,能够实现有效课堂。教师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在学习目标和评价中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课程标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