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感官参与,提升低年级学生自主审题能力

2019-11-27沈吉文

小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审题

⦿沈吉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在教学新的知识点时,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思维显得十分活跃,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甚至能够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但是,当学生最终独立面对问题时,却思维僵化,漏洞百出,甚至束手无策。他们不是这里漏了一个数字,就是那里抄错了一个符号,还有就是没有读懂题目盲目解题导致错误。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自主审题的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但凡自主审题能力强的学生成绩都比较好,可见学生自主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就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审题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自主审题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动眼观察的习惯——抓住有用信息

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审题能力。

(一)观察时候要有序 如苏教版一年级第一课的“数一数”中,整页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学生很容易兴奋,跳跃地看,随意地数。这样学生在数物体数量的时候非常容易多数或者漏数导致错误。这时候老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

(二)观察要有针对性 我在教学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拿到一道图文结合的题目时,学生读完文字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了,或者也意识地到图中去找信息,可是找的都是些对解题没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当我们出示一道情境题时,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找一找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而不是宽泛的问:“从图上看到了什么?避免学生去观察图片的色彩是否漂亮,图上的动物是否可爱这样的对解题无关的信息。我们要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动口朗读的习惯——明确题意

低年级学生在做题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字不认识,不会读题,然而读题是审题的基础。首先我们就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往往学生作业上的题目都是由老师和家长来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但这是在所难免的。但经过了语文拼音的一段教学之后,我们就应该把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在练习中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字千万别帮学生读,否则还是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我们应该在不认识的字上标上拼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读出字词。虽然说这样做练习的进度很慢,但是对学生识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读题上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使学生自己学会去读题。

学生自主读题时我还要求学生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读正确,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同时,还要咬文嚼字的读,使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这是一年级学生所最缺乏的,因为他们很好动,没耐心。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常会对题目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一些关键词句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低年级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所以老师还要带领学生读题,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在学生读好之后,让学生进行叙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意思再复述一遍。

通过这样长期的自主读题训练,久而久之,学生遇到题目就会自发地去自己读题,去自主理解题意,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分析题意

低年级学生受他们年龄的影响,他们理解力、想象力还比较弱,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数学审题,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一)折一折,剪一剪 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划一划,圈一圈 在一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正确数数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数一个划去一个,做上标记,从而避免学生的多数、漏数情况的发生。再如,在做“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时,题目中都有重点字词,这些关键词对学生理解题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让学生做题时,我都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关键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题意。例如低年级的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到”“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语,解题时一定先引导学生圈出关键词,再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题意。

(三)摆一摆,拨一拨 计算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具有抽象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时缺乏兴趣。这个时候小棒和计数器就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学生通过将小棒摆一摆,用珠子拨一拨,能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题意,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理解题意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学生只是机械地读题,而不认真深入思考,寻找有用信息,对解题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作为教师,一定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做题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会静心、深入地思考,就能思考得有条理、有根据,并且会把所讲的知识延伸发展,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一道题目,想要对数学题目中字、词、句的真正含义做到深刻准确地理解,就要对相关的字词进行认真琢磨,特别是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对题目中的关键词、数量关系更要进行认真、仔细的琢磨,在了解题目真正含义的同时保证答题的正确率。

比如说,“小敏和小军写字,小敏写了85个字,比小军多写25个,小军写了几个字?”在解答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大体地浏览了一遍题干,看到“多”字就直接用了加法解答这道题目。但是有些学生在审完第一遍题目时没能够理解到底是谁写的字多,就要再次对题目进行阅读和反复的琢磨,从而的得出:小敏比小军多写25个字的意思是小敏写的多,小军写的少,所以求小军写几个字用减法。再比方说,“小明的前面有15人,后面有20人,这条队伍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目在解答时,如果不仔细推敲,用心思考,许多学生会用15加20等于35人,而把小明漏掉。由此可以看出,仔细推敲,深入思考在解答一个题目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说,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琢磨精神和推敲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题意。

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科学的思维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养成爱动脑筋、爱想问题的好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把金钥匙。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