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原文对比阅读研究

2019-11-27黄小玲

读与写 2019年24期
关键词:改动原文初中语文

黄小玲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三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出于教材编者的考量,很多初中语文课文都是从原文中节选出来的一部分,或者在某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动。原文对比阅读教学就是要还原作品原貌,让学生看到更加贴合作者本意的“真实文本”,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要拓展教学视野,加强对原文对比阅读教学的重视,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1.初中语文原文对比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原文对比阅读?如何进行原文对比阅读教学?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应试教育思维挥之不去的语文教师那里不会成为主动求索的问题。加之传统阅读教学思维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师固守课文内容不放,即使知道课文只是节选,和原文有一些不同,也很少给学生讲解,生怕因为开展原文对比阅读教学,致使学生的思维混乱,在理解和记忆上同教学大纲和教师讲解产生分歧,得不偿失。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课文,教师不敢让学生看到课文的原文。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教学行为,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文化视野和艺术品味难以提升。虽然有一些教师对原文对比阅读教学的价值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并没有养成习惯,比较形式化,在方法上也仅局限于让学生们自己去查找课文原文进行自主对比阅读,这种把阅读责任推给学生的教学态度,难以保障原文对比阅读教学的质量。

2.初中语文原文对比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2.1 加强字词语句的对比阅读。课文和原文最大的不同,首先体现在字词语句上。这些字词语句要么出于理解上的需要而做了改动,要么出于阅读习惯的不同而做了改动。通过原文对比阅读,学生会逐渐发现一些“真相”,这些“真相”促使学生去体味,去思考,感受编者的删改初衷,领会作品的语言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艺术。例如,《春》这篇课文就在字词语句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如课文最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倘不仔细看,并不易发现原文和课文之间的差异,其实差异是有的,而且很多。原文是这样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显然,“它”改为了“他”,而且最后一句中的“他”,原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改动并不影响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果非要深究,因为文化基础和阅读习惯的不同,可能有的人认为原文好,不加“他”会让作品更加简洁,语言更加紧致和谐。而有的人会认为把“它”改为“他”,赋予了春天以生命。再比如《白杨礼赞》,字词语句的改动也不少。如“大毡子”改成了“大毯子”;“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改成了“或者只是三五株”;“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改成了“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把分号和感叹号改成了问号,这些改动,基本上都是出于当代人的阅读习惯而改的,是为了让学生绕过这些小的差异,深入阅读文本之中感受课文内涵。

2.2 加强整部作品的对比阅读。初中语文的很多课文是从原来的整篇作品中节选出来,虽然这一行为并不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但是会影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文化视野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只是给学生展示课文内容,而是应该给学生看到整篇作品的全貌的权利,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把握。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就是一篇从陶渊明的《饮酒》中节选出来的一首,虽然这首是整部作品中的精华,也是千百年来最为人所熟知的篇目,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这一首,那么学生对陶渊明的艺术表达和精神境界就难以建立全面的认知,同时也会违背学生的自主阅读诉求。再比如《黄河颂》,其出自《黄河大合唱》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教师在原文对比阅读中也应该让学生看到整部作品,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原文的磅礴气势。

2.3 加强整部书籍的对比阅读。一些课文虽然独立成篇,但却是从原来的整部书籍中节选出来的,虽然比起对整篇作品的“阉割”,这种编辑方式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顶多会限制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阅读深度,但是由于独立篇章毕竟是整部书籍的一部分,所以在原文对比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阅读原文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品味和课文在思想和写作手法上相似的文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这样一篇课文,其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其中前七篇反映了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了鲁迅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学生只有对《朝花夕拾》的写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学生再次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才不会满足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的优美描写了,而是对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出发点有了探索的乐趣,对鲁迅在文章传达出来的“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有了深切的把握。

2.4 加强教师素养的高效提升。原文对比教学实非易事,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学基础,也需要教师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中走出来。这两方面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个人文化素养以及教学理念上努力提升自己,不但要深入钻研课本教材,对每篇改动的课文原文有详细了解,对每处改动的原因正确的认识,而且摒弃传统阅读教学思想,勇于挣脱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积极开展原文对比阅读活动。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原文对比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不足,认为既然已经改动了就应该以改动之后的课文为依据进行阅读教学,这种安于现状的教学态度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教师应该知道,原文是作者创造的最真实,最生动的文字,是“一手资料”,是洞察作者思想痕迹和写作轨迹的一手见证,只有尊重原文,才能尊重课文,忽视和轻视原文,阅读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3.结语

原文对比阅读教学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养成自觉意识,让原文阅读成为推动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改动原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鸵鸟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