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走进初中德育教学的探究

2019-11-27谢思杯

读与写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风师者古诗

谢思杯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英城街中学 广东 英德 513000)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没有很高的地位,并且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进校园,都仅仅偏重于相关知识点传授,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等深层知识。按照国家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要求,各个学校要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初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传统文化承载的人文理念,积极探索研究新式方法,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出薄力。本文就传统文化走进初中德育教学开展讨论,下面是我个人的简单见解。

1.师者以身教学,师者以身作则

正如古者韩愈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新式教育是平等的是相互的,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教师是高大的,是她们学习的榜样。俗话说“为人师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做为学生们的表率,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个子女要传承学习的优秀文化,教师自然更应该了解和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且做到可以言传身教,所谓言传身教便是教师不能仅限于可以为学生们讲述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知识,并且也应该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育德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课文体现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国情感,爱国,是每个人应该也是必须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平时也应该时刻体现出自身的那种爱国情感,对于今天的学生们而言,外界的诱惑极大,许多学生都沦陷到了韩国的明星,甚至被韩国的整容技术吸引。因而,教师在课堂的娱乐时间或者课间,都可以给学生们讲述一些我国的优秀人物,讲述一下自己喜欢的伟人偶像,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国那些伟大的战士爱国者,让学生们多多关注中国的伟大人物,不要仅限于那些当红偶像,培养她们的爱国情怀。

2.强化校风建设,营造文化强风

学校的整体校风代表着其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学校是学生们生活最多的地点之一,所以学校的校风就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精神环境,校风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品行。

例如,学校里有很多展览柜,展示墙等,还有一些标志性语句,所以,学校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地方,除了展示优秀学生名单优秀教师模范等,还可以展示出学校的活动照片,以及中华优秀的诸多文化,把优秀的文化显示出来,让学生们了解认识。另外,学校的一些墙壁上可以悬挂展示一些优秀古诗,还可以展示一些学生们的优秀“仿作”。营造传统文化高涨的气氛,强化校风建设,带领学生学习优秀文化。当前许多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失传的惨况,因而学校可以多多邀请一些文化传承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演绎非凡的文化艺术,让学生们被这优秀的文化而震撼,让传统文化得到关注。

3.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传播文化

文化的教学并不是死板的,而且作为教育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能有些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吸引学生的方式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将多种不同科目糅杂到一起进行教学,将不同的文化形态融于文化教育中,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语文教师对于古诗的教学可以运用到音乐元素,当前许多古诗都通过编曲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所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此法让古诗变得轻松易懂。再比如,学习第五单元时,可以先在班级里举行一个以“我读过的名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讲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名著故事。这样,让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主动学习,让文化播撒到每个学生心里。

总而言之,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很重要,文化的传承也很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教师要敢于改革创新教育方式和执教理念,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从教材中发掘相关的德育因素,从坚持中挖掘传统文化。新时代需要将时代的潮流和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悠悠古韵与勃勃生机形成有机结合。对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优秀文化,贯穿德育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令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猜你喜欢

校风师者古诗
说 校 风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拟古诗”之我见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