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9-11-2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沈月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沈月芬
小学科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十字路口的学科,其中汇集了几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也就使得STEM教育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具有高度契合性。那么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践行STEM教育理念的要求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结合点
教育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STEM教育理念也成为当前教师指导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南。在STEM教育理念中,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教材中STEM各个元素的结合点,从而找准切入的恰当角度,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小学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演练,逐步建构科学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实物进行观测,让学生对显微镜的外部形态以及整体的架构有一个概念。随后,学生探究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实物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对实际生活当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引导学生将数学的内容恰当地应用在科学的课堂中,实现多领域知识的融合。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当中的内容,找到多领域、多专业知识间进行整合的节点,从而让学生在参与科学知识的探索中,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二、引入课外资源,重构多元知识点
课外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课外内容引入,不仅可以延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层面,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在STEM的理念下指导科学内容的讲解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入课外知识,对科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数学之间的关联点,提高对科学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建构具有实效性的科学课堂。
以小学科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基于课外内容,让有关STEM方面的知识融入课堂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按照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知获取光和热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的认知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向学生引入一些课外内容,如影响光和热进行有效利用的因素、光和热储存的方法等小常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如“在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获得光源和热源的方法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进行光源和热源的获取呢”等问题,并使用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在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结合中,逐步了解更多的科学原理,认知科学、数学等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难看出,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引入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科学课程的交叉性,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内容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紧密联系生活,调动自主参与性
在STEM教育理念中强调多元化因素的整合,而这些元素与实际生活间的关系是紧密的。因此,在讲解教材当中的科学内容时,教师也应当将生活当中的元素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生活材料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运用,从而强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相对于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的教学形式来说,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践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对科学内容的生成。
比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将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和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等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带入课堂之中,并向学生提出“如果质量相同的蜡烛和泡沫同时置于水中,它们的状态如何”等问题,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指明方面。在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对实验的数据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客观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本节课科学知识的理解。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引入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同时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同领域在科学课堂中的整合,实现综合能力的成长。
总而言之,通过引入STE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变革,从而更加符合当前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结合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创新STEM教育理念下科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