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探析
2019-11-27伏红兵
伏红兵
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以及良好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的首要特征是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严重,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同时也威胁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农村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我国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即“严师出高徒”。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对待学生难免比较严厉,但是却造成学生与班主任格格不入,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局面。而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平易近人,要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多关心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其次,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关心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学生有话不能说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作为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加强与其他科任老师的交流合作,共同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同时该班主任还要向其他任课教师推荐这种方法,通过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胆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是初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就必须足够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日常工作中来,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例如,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我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劳动课),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班集体中,进而方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掌握学生动态。另外,班主任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又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态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关爱与庇护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宽容他人的品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也要在有效的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分享、宽容大度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良好的性格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会有非常大的作用,也是教师在思品课上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所在。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学校、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里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况,进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便利。
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此,做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