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别了,武器》中所体现的荒诞性

2019-11-27杨春泽

文学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凯瑟琳亨利海明威

杨春泽

一.简介

1.《永别了,武器》及其作者海明威的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 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被公认为美国及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分别在1953及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囊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与福克纳不同的是,他是一名真正参加过一战的作家。1918年,在意大利战场他志愿作为一名红十字救护车司机。海明威当时在这场战争中受了严重的腿伤,因此他被送到了米兰的一家疗养院,在这里他爱上了一名美国护士。当两人都返回美国时,她并没有同意海明威的追求。然而这次经历却成为了海明威日后创造《永别了,武器》的重要素材。也有学者认为《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为这段经历写的自传。海明威不仅参加过一战,也在西班牙内战中作为记者进行过报道。同时也曾旅居巴黎长达十年之久。在他生命的后期由于疾病缠身以及内心的挣扎的与迷茫,1961 他在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辉煌而有坎坷的一生。

《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小说是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海明威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为杰出的一部。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中尉作为一名美国的志愿军参加意大利战场的故事。在这场战争正中,亨利遇到了来自英国的战地护士凯瑟琳·巴克利,由此展开了战争与爱情的不朽篇章。在故事最开始意大利的战局处于优势地位,到战局逆转,奥军攻下山坡。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与推进,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也不断发展,由最开始亨利的漫不经心到慢慢对凯瑟琳的无比依赖,最终由于意大利在班西扎的大撤退中,亨利被误认为是德军的间谍而不得逃跑求生,最后他带着凯瑟琳逃到了瑞士,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凯瑟琳由于难产而命丧黄泉,因此故事也由此落下帷幕,独留亨利在雨中漫无目的的走回旅馆。这部小说的题目是《永别了,武器》,武器这个次在英文中是这个单词“arms”,在英语中“arms”是一个双关语,它既可以指作武器,也可指作怀抱。当武器讲时,表示主人公告别战争,因为他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同时也表明了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当这个单词意为怀抱时,亨利像死去的凯瑟琳说再见,告别这段爱情。这是一部关于战争与爱情题材的长篇小说。但是我经过反复阅读这部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还反映了另外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战争的荒诞性以及在战争中人们命运的荒诞性。

2.“荒诞派”简介

“荒诞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后来慢慢应用到哲学及文学批评与评论中,当时以法国作家加谬和尤奈斯库为代表。加缪认为荒诞是现代人所面临的普遍处境,并且人们也没有任何能力逃离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种生活状态并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在加缪的荒诞主义哲学中,“现代人基本生存环境的荒诞,意味着作为意义本源的“上帝”无可免救的死去,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环境的无意义和虚无。尼采宣称的“上帝之死”隐喻着西方文化信仰的根本危机,它意味着那曾经赋予事物与行为以意义的各种理念学的解体。”虽然人们还活着,可是行动却失去了意义。

二.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的荒诞性

亨利最初对这场战争是持有乐观态度的,他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必不可免,只有采取战争行动,才能取得和平,因为意大利如果不参与战争,就会任人欺凌,最终也只能走向毁灭。只有拿起武器进行反抗才能保卫领土,取得胜利。在最初的几场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战局也相当可观,因此亨利相信,意大利军队能取得胜利。然而当他黄疸病痊愈回到前线时所有人都垂头丧气,沮丧不已,很多士兵也都泄气丧失信心,认为战争不会胜利,因为自从亨利在前线受伤之后,在最近的几场战争中,意军都损伤惨重。亨利再次回来之后,意军已经决定大撤退,因此很多人也都丧失了信心。亨利在文中对战争有个这样的一个描述“他们把你送上场,告诉你规则,一抓住你不在垒上,就把你杀死,或者相对艾莫那样,无缘无故地把你杀死。或者像对里纳尔迪那样,让你染上梅毒。但最后总会杀死你。这是绝对靠得住的。你等着吧,他们会杀死你的。”(P360)

其实对战争这样的看法亨利在此时还没有形成。我们都知道,这部小说是采用两种“声音”来叙述,一种声音是以第一人称,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来叙述故事,第二个声音就是海明威自己的想法,观点,还有价值。这两种声音之间是存在着“距离”。亨利最开始的声音和海明威的声音是不一致的,但是随着亨利对战争的不断了解,他们的“声音”慢慢开始趋向一致,最后重合成一种“声音”。海明威的“声音”是自始至终都认为战争是荒诞的,不理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因此在亨利这次回到前线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后来说的这段话。然而他确实准确的描述了,士兵和参与到战争里的人们此刻状态。他们已经对战争丧失信心,当亨利康复回来后和士兵军官说话时他有这样一段心里描写“我一言不发,什么神圣、光荣、牺牲、徒劳之类的字眼,我一听就害臊”(P206),参与到战争的人们他们看不到任何“胜利”、“神圣”、与“光荣”,然而他们亲眼目睹的都是伤痛、疾病和死亡。他们很多聚集到一起谈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甚至亨利都开始怀疑这场战争会不会像英国和法国十四至十五世纪的百年战争一样会持续一百年,并且他们已经对意军的胜利不抱任何希望。因此在他们心里他们对战争的结果是不确信的,他们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噩梦还持续多久,也不确定意大利是否会赢得胜利,也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从战争中生存下来。所以代表战争结果的这种不可知性的荒诞。

三.战争中大多数士兵的命运的荒诞性

亨利最后意识到,参加战争的大部分人的最终命运是什么,“他们把你送上场,告诉你规则,一抓住你不在垒上,就把你杀死,或者相对艾莫那样,无缘无故地把你杀死。或者像对里纳尔迪那样,让你染上梅毒。但最后总会杀死你。这是绝对靠得住的。你等着吧,他们会杀死你的。”(P360)

因此战争不会对任何人松开他的恶魔之手,伴随大部分士兵命运的都将是死亡。所以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他们归宿将是坟墓,有些是患了疾病比如里纳尔迪,也有些是身负重伤。因此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他们的最终的命运无疑是走向死亡,这这就是战争给他们命运带来的荒诞性。

四.以亨利为代表探讨从战场返回的人们他们的心灵归宿的荒诞性

从战场有幸返回的人们他们的心灵归宿是什么。第三部分论文探讨了参加战争的大部分士兵的命运是死亡,然而有幸从战场返回的人们他们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会怀有胜利的喜悦和立功之后的荣耀感,还是经历了战争之后,目睹战争了的荒诞,残忍与毁灭,而失去希望。他们回来之后的状况又是怎样的,他们的灵魂归宿又会在哪里。

亨利和凯瑟琳从意大利战场逃到远离硝烟的瑞士之后,在这里他们度过了短暂的并且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然而这段伊甸园般的美好也以凯瑟琳难产而死而告终。其实这也体现了海明威对于美好事物易幻灭的思想,但在此我们并不做探讨。自从他逃出军队后,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凯瑟琳。凯瑟琳就是他的心灵归宿。就像他说:当我们在一起时,我们从未感到孤单和害怕。因此不难看出当凯瑟琳死去之后,对亨利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小说的最后一段,当凯瑟琳在医院死后,作者描写道“但是,我就是把他们都敢出去,关了门,熄了灯,也丝毫没有用。那就像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我走出去,离开了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最后这一段海明威“冰山”式风格的描写,短短几个字,却蕴含着无限的内容和情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状态和他内心的世界。他的心情是绝望的,他的整个世界已经崩塌。当凯瑟琳死后他能去哪里呢,更重要的是哪里能是他的心灵归宿。那么现在我回答一下我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他的心灵归宿在哪里,答案是:他的心灵已不再有“归宿”。这种从战场返回的人们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的灵魂已不再有栖息之所,因此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归宿也蒙上了一种荒诞性。其实作者对于亨利逃出战场的描写也是绝大多数人返回战场时的状况,亨利最终的这种没有归属感也恰恰是这些人的写照。因此这也正是为什么海明威被认为是“迷茫一代”的代言人。

五.总结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是“迷茫一代”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反映了战争的无意义,以及战争结果的荒诞性。以及在战争中大部分士兵的归宿都是走向死亡,然而对于幸存者来说,无论是身体和心理也都是伤痕累累,当他们返回家乡时,家乡的状况已经再也不是他们奔赴战场时候的情形。这种带着伤痕累累的内心从战场返回不能适应家乡的环境,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认为一切事物都毫无意义,因而无法理解这一切;虽然他们还行动着,但行动已经失去了可信赖的意义。因此海明威作为“迷茫一代”的代言人,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战争的荒诞性以及从战场返回的人们的生存环境的荒诞性。

猜你喜欢

凯瑟琳亨利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找找看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亨利.摩尔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