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共同提高——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19-11-27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薛 妤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时,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并将读写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下面,本文将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中读写结合进行以下论述:
一、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的教读课上,重点是教阅读方法,同时注意读写结合。阅读课上要鼓励学生运用精读课的方法自主学习,沉淀运用。教师要认真研究把握教材的特点,读写结合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二是要经常写,要给学生更多自由作文的权利,自主选择时间、内容、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做到时时写、日日记。三是全面认识读写结合,切勿急功近利,注重表面形式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思想智慧等深层领域影响的认识。
此外,多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理解能力,阅读越丰富,写作越有神。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获得作品中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例如: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再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来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来提升写作能力。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它的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善于仿写例句是写作成功的桥梁
为了给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从仿写句子开始,逐渐学习用词准确,连词成句,语句通顺。这是一个需要积累且多动笔的过程,仿写句子是向写作迈进的重要一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比如:在讲解《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中,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仿写文中的好词好句,锻炼写作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仿写句子的过程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同时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写作难点。
另外,在讲解《给予树》这篇课文时,同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文中的例句来培养写作能力,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学习中使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素材,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例句仿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大力提倡“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能力,让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达到“腹有诗书文自华”的境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