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2019-11-27姜锦泉
姜锦泉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海门 226100)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思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作文更是体现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胸中有沟壑的学生自然能写出意境深远的文章,思维活跃的学生写的文章自会使人眼前一亮。好的作文必然是言之有物的,不能是空洞的,浅薄的,流水账的。那么写出好作文的学生,思维自然不能僵化,视野自然不能狭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实际的生活体验,有实际的生活阅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联系起来。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什么
生活教育理论于1946年被陶行知先生提出,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不可脱离的关系。在生活中受教育,在教育中生活。生活即教育本身也是对传统的,校园式的,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的批判。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面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是终生的,教育是生活式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看来,这是相同的,是可以被应用的。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状态的不足之处
2.1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细致的指导。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细致的指导。对于写作这件事,往往是到了某一单元,课本上会有几个命题作文题目,这时,赶到作文课或是星期天,老师只要对学生说;我们这里有几个题目,大家从里面选自己想写的那个,写完交过来就好。只是这样,老师不会去考虑学生怎么样啊?这几个题目学生们是否有话可说啊?往往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总是不相等的,不过在此不便赘述。话说回来,往往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学生的作文才会常常显得空洞无味。
2.2 作文创新性受写作模式僵化的限制。写作模式的固定僵化是导致学生作文不出彩的又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对于初中学生作文来说,要想得高分是有几个写作技巧的。比如作文第一段、最后一段应该大致占几行啊、作文常见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啊、最后要空几行不写比较合适啊,作文应该多多出现哪些排比、比较类比才会得高分等等。所以往往导致学生的写作格式千篇一律,又去哪里找出彩的作文呢?
2.3 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使作文言之无味。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本来就有诸多限制了,自己本身再没有多少素材,那可真够喝一壶的了。这种情况下写出空洞的文章来说才是意料之中的,妙笔生花也得要有妙笔才是啊。一般来说,学生总是呆在学校,基本是与世隔离了的,所谓的写作素材不过是每每临近考试,老师发的热点事件集锦。几个短浅的句子怎么能足够丰富写作的灵魂呢?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没有足够丰富的经历,写作素材的匮乏显而易见,空洞的文章才屡见不鲜。
3.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 创新的写作指导方式。所谓创新的写作指导方式指的是,老师看了作文后能够指导学生从那些方向去写这篇作文,给予适当的写作建议。比如要写一篇美好的一天,那么老师就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先经历美好的一天。比如建议学生在周末去水族馆、动物园等,或者由家长带领一起去街道上当环保志愿者,或者由老师组织一起去敬老院做志愿活动,最重要的是经历生活。只有真正经历过,学生才有话可写。
3.2 尝试打破模式对作文写作的限制。写作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应该是天马行空,思维发散的。特别是用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想要有新颖的,创造性的,令人惊叹,拍案叫绝的文章,就要勇敢的去尝试打破这些写作条框。对老师来说,更要有勇气,有包容心。偶尔让学生们的思维飞翔,又有什么不对的呢?让学生多写一些随笔,又去考虑什么格式呢?打破写作的模板模式,给具有创新意义的作文予以表扬,对具有新颖写作思路的学生予以表扬,这就是对创新最大的鼓励。
3.3 鼓励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写作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魔法加持。一个人看过的书,经历过的事,造就的心性,这个人的形象都会随着他的文章跃然纸上。所以,要想写好的文章,就得是一个经历过丰富生活的人。比如一句,我今天吃了蛋炒饭,和今天阳光明媚,中午我吃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妈妈做的金黄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这里面的差距显而易见。不是技巧,而是生活切实的经历。所以,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来说,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结束语
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两相不离。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来说,首先老师本身要有生活即教育的意识,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来丰富生活。其次,老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要点拨式的、启发式的、开导式的。学生也要有这个意识,才能写出丰富深刻的作文。总的来说,生活教育这个理念应该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