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习作松绑,让学生自由翱翔
——小学生习作缺失“个性”的原因及对策
2019-11-27福建省南安市溪美中心小学郑云燕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中心小学 郑云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习作教学理念,但· 纵观不少习作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引导太多,导致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成为空谈。教师如何给习作松绑,张扬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在习作的天空自由翱翔?
一、学生习作缺失“个性”的原因分析
1.命题思想陈旧
想让学生在习作时个性表达、自由表达,就要让学生对习作主题感兴趣。纵观S版小语教材,课本直接提供命题的主题并不多,教材以一定的提示为学生的习作思路提供方向,但对于主题,教材并没有刻意限制。但在一些习作指导课堂,不少教师生怕学生离题、跑题,习惯用自己的习作经验去引导学生,将自己自认为很不错的主题“被传授”到学生的习作思维中。如结合时令写《快乐的六一》《丰收的秋天》等,有些主题大而泛,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学生的习作思路被教师的思维所“影响”,他们无法跳出传统习作主题的束缚,主题过于成人化,学生想个性表达的欲望荡然无存。
2.习作题材贫乏
好的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但现在不少城里的学生不再过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交通情况的复杂,不少家长会担心学生出行的安全,很多学生都是家长亲自接送,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变少了。同时,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将孩子的课余生活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兴趣班,使得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单调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变少了,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源泉没了。
3.教学模式僵化
习作课堂是教师渗透写作策略的重要途径,但纵观不少习作教学课堂,有些教师怕学生写不出来、不会写,于是,课堂引导的内容变多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有意引导,同时,有些教师受到自身教学理念的限制,他们总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导致学生个性表达的意愿降低,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
4.评价方法不当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的引导、评价,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修改的过程。不少习作课堂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好评价的功能,而经常以鉴定性的目地去评价学生的习作,导致学生的闪光点没有被发掘,学生个性表达的苗头被“扼杀”。
二、对症下药,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找到源头活水
1.用心感悟生活,为个性化表达找到原始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大舞台,也是习作最重要的源泉,教师要巧妙引导,沟通家长,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双休日、假期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时间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利用时间带自己的孩子走出家园,去广阔的社会中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如以季节为主题的作文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去大自然“接触”秋天,那么他们的习作思维就是源自范文、源自教材,学生对秋天的理解会很狭隘,更难谈个性表达了。为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农村、郊外、公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静心欣赏秋天的独特之处。每个学生由于观察地点不一样,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也不一样,他们眼中的秋天才是自己所看到的。学生的切入点变小了,不再是宽泛的“难忘的秋天”之类的写作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秋天,在习作时,学生就会按自己的观察去个性表达,于是,一篇篇带着儿童气息的习作跃然纸上。
2.创新命题方式,为个性化表达寻找灵感
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命题是一门学问,在教学中,命题时要以儿童现有的思维为基础,力求让学生在命题之后能有话可说,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增加命题的灵活性,力求让命题成为学生继续写作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引导学生命题时,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坎,使学生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如《爸爸,我想对你说》《我想要……》等。其次,命题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作文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乐于表达,这是儿童写作的一个特点,教师要结合儿童的特点,以趣激情。如在写自我介绍的作文时,好多命题就是“我的自述”“我的自画像”等,学生虽知道是写自己,但是无法从题目中找到新颖的灵感点,如果教师用“给自己的一封信”来命题,很多学生立马来了精神,他们的写作灵感会被激发。最后,命题的范围要广泛,让学生有自己个性表达的空间,使学生将写作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舞台,从而写出一篇篇个性鲜明的文章出来。
3.改进教学方式,为个性化表达注入活力
在习作内容的指导时,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习作思维,挑战因审题、内容要求、范文引路等带来的思维定势,不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去挖掘、提炼写作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为个性表达找到源头活水。如在指导“掰手腕”时,教师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引导学生开展游戏,在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掰手腕的乐趣,并学会从比赛者的脸部表情去体会内心,学会从观众的表情中体会比赛的气氛等,在习作课堂上,教师也不刻意引导,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习作。由于没有刻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反而活了,他们不再受教师思维的影响,纷纷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去构思。
4.科学运用作文评价,增强个性化表达的信心
作文评价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另一部分是学生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教师要善用激励的语言唤醒学生对习作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学生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在认真修改的过程中找到个性化表达的写作技巧。
总之,习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想让学生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需要教师突破传统习作的引导思维,给习作松绑,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天空,才能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从而让习作释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