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的小学微型化写作教学的探究

2019-11-27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黄寺小学贾清秀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型化目标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黄寺小学 贾清秀

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同时,多数教师的写作教学以“多练”为主,布置大量的写作作业,旨在让学生从提高数量演变为提高质量。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抑制学生写作素养的养成,自然无法提高写作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写作教学,不要以偏概全,用固定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而要化整为零,将教学方法微型化,实现一稿一得,促进写作教学转型。

一、写作目标微型化

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制定微型化写作教学目标时,要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解决其写作存在的困难为目标,而不是将写作涵盖的所有知识倾囊相授。因此,教师在设计写作目标时,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设计教学目标,以多数学生的诉求为先,将其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设置为首要解决的目标,将小部分学生的写作困难作为其次要解决的目标。

1.分析学生样本,发现问题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写作样本、行为从中找出关键的问题,微化其写作困难。一般情况下,在某一次的写作作业中,学生不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顺势找出关键点,可以暂时将旁枝末节的小问题搁置在一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解决突出的问题。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关键在于根据其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其解决写作瓶颈,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从上一次学生提交的写作样本或本次写作的首稿中进行分析,在批阅中归纳、总结学生文章的实际情况、特点,找出不足之处,根据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给予其相应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教师在制定微型化写作目标时,要根据学生日常的写作表现进行分析,从评阅中找出问题所在,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困难为重点,给予其指导,接着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让学生从不断的练习中产生写作心得,直到彻底解决写作困难为止。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不能将目标设置过大,二不能将目标设置过于复杂,以免学生模糊焦点,难以把握写作题目的意义,发生写跑题等现象。

2.教师共同设计,发掘问题

学生过多,教师一个个、一次次分析写作样本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过多,难免会难以捕捉到学生个体写作的规律、特点,难以对学生的困难完全把控,不能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团结语文学科组的所有教师,将教师团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分析时,要结合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从写作教学目标的整体出发,以年级为单位将写作教学目标微型化,设计出各个年级的微型化目标蓝本。其次,教师要着力于某一班级的特点与写作出现的问题,以某一次的写作作业为基本点,从中找出学生普遍与特殊的问题,设计具体的写作目标。在教学完成后,教师以微型化的写作目标蓝本为评价依据,对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指导,一方面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在练习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使教师在不断的分析、实践中完善写作目标,使微型化写作目标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写作内容微型化

1.利用多种资源,丰富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资源的首选是教材、课程资源,即教师从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中寻找与微型目标相匹配的部分作为写作的课程内容,这样的好处在于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丰富的合适题材,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或者稍加改造便可以将其作为微型化写作内容实施教学。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写导游词”为例,可能很多学生接触过导游,但对于导游词还是比较陌生,导游词知识丰富,具有专业、职业特点的概念、功能、结果等,其有理性的、娓娓道来的一面,也有鼓动人心的一面。以导游词为切入点让学生练习写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编排能力。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首先要选择学生较熟悉的景点,向学生展示特别的、适宜的、喜爱度较高的导游开场语与道别语,重点介绍导游语的结构、语气、特点,可以向学生展示改写后的《秦始皇兵马俑》内容,将其作为例子进行剖析,让学生从中找到导游语的特征,从模仿开始训练导游语的写作,精练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分解宏大内容,抽取知识

小学写作教学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只描述了对于结果的要求,比如写读后感,没有涉及读后感的写法、结构等知识;要求学生续写童话,没有涉及童话的特点等。无论是何种题材的写作,其实都会涉及文体知识与特有语言表达,但知识是广阔的,一来教师不可能着重于某一知识点的全部讲授,二来知识过于宏大,不抓住其重点内容,学生会学得很吃力,且某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写作教学内容时,要进行针对性的取舍,将宏大的知识进行分解,抽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部分进行指导。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可以将读后感相关知识进行分解,将写作环节微型化,如首稿、修稿环节等,学生可以先进行模仿,在练习中不断变化,然后进行创新,最终通过不断的写作锻炼,便能将读后感的写作信手拈来,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只有教师将写作内容微型化,处理宏大的知识,从中分解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三、写作支架微型化

1.收集写作内容,建立基础

教师多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结束后提供修改讲解,但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多数教师不提供指导,很多学生对写作内容犯难,所以教师应介入学生的整体写作过程中,从写作前的内容选择上便给予学生帮助,直到写作完成。小学生往往在拿到一个写作命题时,因知识面较窄而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写作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列出一个作文命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素材。比如,在写“智慧”的命题时,学生在举例时多会使用诸葛亮这一人物。同一个素材多人使用,缺乏新意,得分自然不高,且学生重复利用此举例,不利于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其他的典型例子,比如被称为“汉贼”“乱臣”的曹操,他虽手段狠辣、巧取豪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有不输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集军事、政治、谋略、勇气、文采等于一身,手段高超,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次次的军事斗争中取得胜利,同时又能写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深刻道理。教师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增加写作素材,又能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考。

2.完善内容支架,提高质量

好的文章需要一步步地精雕细琢,根据写作的要求进行取舍、补充、改进、完善,在有限的字数内充分地将自己的观点、思路、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内含的感情。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首先内容要与作文题目相关,然后通过思考进行修改,使其与题目的内涵相近,最终通过润色处理使文字贴近题目表达的中心意义。一篇好的文章,可能要修改多次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会感觉枯燥、乏味、艰难,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其冲破自己的原有思维,将着重点进行转化,可以参照经典文章,然后大量收集辩证的素材,多角度地解读作文题目,对收集到的素材加以取舍,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再加以润色,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词汇、句子、结构,使之从“作文”走向“作品”。

当前的小学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扭转当前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写作教学的规律、复杂性、学生的个性等因素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型,改变过去一言以蔽之的状态,将写作教学微型化,做到少而精,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微型化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What is VR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
主要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